close

although-the-world-is-full-of-suffering-it-is-full-also-of-the-overcoming-of-it-quote-1  

 

雖然世界充滿苦難,但是苦難總是可以戰勝的。——Helen Keller 海倫·凱勒

 

隨機殺人案件在國外,並不少見,近年來歐美發生的數起校園槍擊事件或大規模屠殺,例如死亡人數高達77人的2011年挪威爆炸和槍擊事件,以及最近有台裔學生不幸喪命的加州Isla Vista槍擊事件….等。國情與社會環境與台灣較為相似的鄰國日本,從1993年開始統計研究,也幾乎一年發生一起以上的隨機殺人案,因此對於此種犯罪行為,有縝密的研究,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640_79bb8e15aff237bda54e6de25167579a   

 

日本法務省於2013年提出的「無差別殺傷事件相關研究(無差別殺傷事犯に関する研究) 」,分析2000年以來52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背景及犯罪內容特點,試圖描述這樣的現象並提出防止的方法。

 

首先,隨機殺人的人格特徵的描寫:

 

一、大多數為無前科且較年輕之人。

 

二、以犯案動機來看,「自殺或希望被判死刑」類型及「對殺人產生興趣、有殺人欲望」類型且年紀較輕者為多。

 

三、犯案者之中,與家人關係不好,或關係淡薄者也多,大多在犯案當時沒有交往對象。大多在犯案時沒有朋友,或是有朋友但關係淡薄、關係不好。但這一點在各類型犯案者之間幾乎相同,看不出顯著差異。

 

四、在經濟上,收入少,沒有積極性的經濟活動情形。住居狀況方面,住所不定,居住於社會福利設施,有相當比例的犯案者欠缺長期可居住的安定環境。

 

五、「自殺及期望被判死刑」類型及「對殺人感興趣及有殺人欲望」類型者,多無前科。

 

六、多有敏感、自我批判、自卑感等傾向,沒有自信,容易煩惱、容易想法偏頗。

 

七、在犯行之前,有一定比例的犯人曾向醫生求助此種內在的衝動。

 

八、曾有受刑經驗的犯行者中,出獄後未滿一年即犯下無差別殺傷事件者超過半數。其中出獄不滿一個月就犯行者也占相當比例,顯示出獄後遇到某種困難的人不在少數。

 

日本隨機殺人研究分析

 

A、年齡:男性青壯年佔絕大多數

 

日本稱這類的犯罪為通り魔,總共52名犯罪者中,犯罪年齡在39歲以下的佔了絕大多數,其中又以30~39歲最多,高達17名(32.7%),20~29歲也有14名(26.9%)。但也有2名是60~64歲的年長者(3.8%),異於一般的殺人犯罪。

B、家庭狀況:獨居男性佔一半八成未婚五成連朋友都沒有

居住與婚姻狀況,有43人(82.7%)居住在城市。26人是獨居(50%),但與親屬同居者也有30人,兩者比例並沒有太大差異。但婚姻狀況的差別則很明顯,高達43人未婚。結婚的9人中,也有7人離婚1人分居。而在犯罪時,有45人並沒有交往對象,其中更有18人完全沒有異性的交往經驗(另有6人不明)。更有28人在犯罪時,幾乎沒有朋友。

C、就業與經濟狀況:超過七成在犯罪時已是失業狀態超過一半根本完全沒收入

就業狀況方面,雖然有47人(90.4%)曾經有勞動經驗,但犯罪前一年只有25人在職,犯罪時更只剩下10人在職,這10人中更只有4人是正規員工。在生計狀況方面,有31人沒有收入,甚至有27人連提供金錢援助的對象都沒有,但相對的,也有3人月收入超過20萬日幣,甚至有兩人借款超過500萬日幣。

D、教育程度:大學以下學例超過九成高中/大學退學比例超過三成

教育程度方面,大學(或大學退學)以下學歷占了絕大多數,但大學生也有2人(3.8%),超過一半的28人沒有前科(53.8%),有前科者的犯罪行為多半是重罪,且犯罪時年齡多半很輕。

E、犯罪前科:近五成有前科  多犯重罪  甚至多次進出監獄

有前科的24人,卻有多達54項前科,研究報告指出,超過5項前科的人達一成五。前科內容多是重罪。

 

F、隨機殺人犯罪型態歸納:犯罪態樣與動機複雜增加犯罪增防難度

 

犯罪動機中有:不滿自己的遭遇15人、對特定人不滿5人、希望被判死刑5人、想坐牢逃避現實8人、希望殺人3人、原因不明9

 

透過日本的研究,可以發現隨機殺人者,大部分是社會上的魯蛇(Loser),求學與就業生涯並不順遂,與家人朋友的關係也不好,或是常年受到各種壓迫,對某件事情充滿恨意,因此利用大量殺人找回他自己的價值,甚至在長時間的社會生活壓力下,可能伴隨著某種程度的精神疾病,因此想要防治這部分的犯罪人,整個社會與教育、醫療體系,都要花更多心思在這類社會邊緣人上。

 

 0721_cg05_防範隨機殺人建議  

 

如何改善,處遇研究

 

台大法律系李茂生教授曾說過,「隨機殺人的頻率會愈來愈高,週期會愈來愈短。」李茂生以日本為例對比台灣現況,表示「日本為了這類的事件,做了研究,也立了法,雖然成效不彰,而且也有人權疑慮,但是至少做了。反觀我國至今除了死刑以外,好像都沒有什麼動作。」

 

日本針對隨機殺人的處遇方式,在受刑人的部份,研究有提到:

 

一、改善暴力性格、人格障礙等問題為始將精神障礙之治療視為中心課題。

 

二、受刑人的社會回歸支援也是一項重要工作。

 

在整體社會的策略部分:

一、欲防止無差別殺傷事件,防止孤立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創造能夠使人民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的環境(「立身之地」與「出頭的機會」)。創造「立身之地」及「出頭的機會」的各種方針。

三、社會中傳播有關精神障礙適當的知識情報,使有這些障礙的人能夠盡早接受治療。

四、在其犯行前,大多可見到有某些問題行動、或是可稱為預兆的行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企圖自殺。推動自殺防止對策以減少企圖自殺人數,這樣一來對防止無差別殺傷事件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發生事件之後,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表示針對社會的疏離分子應當給予主動關心,「愛的相反不是恨,愛的相反是冷漠」、「關心別人就是保護自己」應當成為新口號,認為當務之急就是如何避免隨機殺人再度發生,應該主動發現社會潛在的疏離分子。

台灣除了社會整體環境的制度改善和資源的整合及介入之外,民眾更要有危機意識。重要的是,家長與親朋好友如果發現這類型的社會邊緣人溝通困難(日本超過一半的隨機殺人者與父母或親友同住,但顯然沒有發揮家庭的預防功能),也不應該有家醜無外揚的心態,求助於社會相關機構,如社工師,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等。

 

【後記】

 

去年鄭捷隨機殺人案件之後,人心惶惶,於是陸續閱讀一些相關文章和文獻,才知道台灣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隨機殺人事件,只是這樣的系列謀殺案在首都的捷運上發生並且發生重大死傷,媒體才會不斷地報導。但由於國內文獻相當少,我也轉而研究國外的隨機殺人案。從中了解到台灣很少人重視這件事,再加上台灣社會習慣息事寧人,企業的思維一向是:賺錢第一,縮減成本,其他所有異常狀況與危機處理通通丟給政府,相關事業單位完全不想負擔責任。

 

大家可以想一想,類似事件如果發生在西門町,管理單位要怎麼處理?

 

世界愈來愈無常,天災地變的頻率愈來愈高,犯罪型態愈來愈多元的狀況下,人們的危機意識就要愈來愈加強。危機管理在國外已是一門顯學,但在台灣卻沒有相關的特別宣導,或是像日本法務部那樣重視並且由專家組成研究出一份完整且詳細的報告書。台灣對於本土發生的無差別殺人犯罪的研究幾乎等於零。其實,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老話大家都知道,相關部門應該儘速建立本土資料,掌握各類形殺人者的特徵,作為防治處遇的參考。

 

由於鄭捷的隨機殺人,讓我想多了解一些犯罪心理學。後來,今年六月初跟李政達心理師聊過後,我決定先從電影《索命黃道帶》Zodiac開始下手了解,又恰巧在網路上看到世界十大殺人魔的案例,讓我頓時毛骨悚然,雞皮疙瘩,頭皮發麻起來,入睡的夜晚更是提心吊膽,難以入眠。多多少少理解到尼采所說的:「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自忖人性的光輝可以到大無限,有如炙熱的陽光,照亮一切,但另一面的黑暗卻有如無底洞般深幽,恐怖侵襲。英國詩人米爾頓John Milton在《失樂園》有句名言說:「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人其實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做好人、當壞人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這讓我又深刻地了解到人性,不禁令人莞爾。

 

d49b4d7162f382ecd98a3f72d3407c7d  

 

《參考資料》

1. 2013年日本法務部-無差別殺傷事犯に関する研究

http://www.moj.go.jp/housouken/housouken03_00068.html</a>

2.犯罪心理學 Curt R. Bartol& Anne M.Bartol 著 華都出版社

3. 北美智權報 第108期-隨機殺人魔 沒朋友+沒工作+低收入…可能是高風險族群 2014.06.04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173.htm

4. 公視-有話好說2015.07.21 http://talk.news.pts.org.tw/2015/07/blog-post_21.html

5. 【讀者投書】吳崑玉:捷運隨機殺人案,真正的問題是危機管理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4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onardo 的頭像
    leonardo

    在天與地之間揮灑自如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