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宣化上人作於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 靜觀三千大千世界,惡業瀰漫。國與國殺,造成世界戰爭。家與家殺,造成鄉里戰爭。人與人殺,造成彼此戰爭。自與自殺,造成心性戰爭。乃至空與空殺,水與水殺,造成有形與無形──等等戰爭。悲夫,痛哉!無量浩劫,莫不皆由殺業造成。吾人若不及早覺省,戒除殺因、殺緣、殺法、殺業等,勢難挽回浩劫,而獲安樂。浩劫因殺業而生,殺業因心而生,若心不生殺念、盜念、邪婬念、妄語念、飲酒念,嚴持五戒,勤修三學,則一切惡業即蠲除矣。本來面目不難認識矣,本有智慧自然現前矣,本地風光別有妙趣,其味無窮矣!吾人其欲嘗試之?淨其意志,回心向善,發精進勇猛心,立志修成道果。廣度同倫,共登彼岸,與諸上善人,歡聚一處,不退菩薩,永作伴侶。予之水鏡回天錄所以作也,亦即為此。然此事說來容易,行之甚難。何以故?眾生習善,耳提面命,三誨五教,猶不奉行。若遇惡緣,念念增長,無教自通,迷途知返者鮮矣。故譬如水中之月,鏡裏之花,有影而無形,此正所謂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故名之曰「水鏡回天」云爾。 |
歲次壬辰(一九五二年)‧彌陀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安慈(註1)識。 |
白話解(註2) |
- Sep 20 Tue 2011 12:31
水鏡回天錄 自序
- Sep 18 Sun 2011 19:21
約賽特•席蘭(Josette Sheeran):終止飢荒
約賽特•席蘭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的執行長,要跟大家談論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大家有足夠的食物,卻還是有人們在挨餓.死於飢餓,甚至是把食物當成是戰爭的武器。她的願景是:食物是一個問題,卻不能一次一個人去解決,而是要仰賴大家一起面對。
- Sep 17 Sat 2011 21:06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 2-1
- Sep 17 Sat 2011 10:12
給父母的建議 多提出推理因果關係問題
- Sep 16 Fri 2011 20:59
爹地請親職假 瑞典離婚率降三成
- Sep 15 Thu 2011 20:26
「自行車麥加」荷蘭 單車取經聖地
- Sep 15 Thu 2011 20:20
學校教育扼殺創意嗎?
肯.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以生動活潑的案例來談教育制度。他深切希望教育制度能培育而非扼殺學生的創意。
- Sep 15 Thu 2011 12:45
9/12 慕夏大展
慕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為捷克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廿七歲前往巴黎進修,慢慢奠定慕夏在巴黎新藝術(Art nouveau)領域的地位。
慕夏最優秀的裝飾作品,乃是綿密得驚人的構圖,通常充滿花卉以及其他植物的元素,瀰漫著繁複,寓意深奧而象徵性的結構。為了這些圖案,慕夏使用了包括拜占庭式、凱爾特式、日本式、洛可可風、哥德式、猶太教與捷克民藝的各種元素,以仿馬賽克鑲嵌為背景,加上炫麗誇飾的華服,珠寶首飾,阿拉伯紋飾,再以風格化的輪廓線修飾補強。他的作品強而有力,富含裝飾氣息的新藝術繪畫,美麗的女體、裝飾性的花朵、流水般的長髮,以及顏色鮮豔又不失和諧的色彩運用,都是慕夏繪畫的特色!
- Sep 15 Thu 2011 11:12
吃苦吃補
第一次教三年級時,看到孩子拿掃把猶如耍鍋鏟;一打開他們的置物櫃,所有東西如大雨傾盆嘩啦而下時,我真的惶恐極了,到底還有多少令人「震驚」的事會發生呢?幾經考慮,我決定主動出擊── 也就是重頭來過,從生活細節教起。……
我開始教孩子整理書包,從「拿聯絡簿,仔細看看,讀功課表,檢查作業,放進書包,一切就緒,才能睡覺。」一項一項來,每一個口訣、動作都親身示範、詳細說明。我也試著讓孩子削第一顆蘋果,端第一杯茶,如何擰乾一條抹布,如何打包一袋垃圾。正當孩子興味盎然享受著進步的喜悅時,有些父母的聲音出來了:孩子把書讀好就可以了,這些事我來!拿刀子太危險,他負責吃我就很高興了!做家事很辛苦,他哪有時間?哪有體力?等等,讓我的推動有了阻礙,心裡想:「這些不是父母該教的嗎?我是不是管太多了!」
現代的父母竭盡全力疼愛孩子,捨不得讓他們吃苦受罪,這真是愛他們嗎?曾經有個朋友,他的孩子已經高中三年級,卻連搭公車上學都不會,因為除了爸爸送他上學以外,就是搭校車,錯過校車,他就完全沒有辦法「移動」了,只能無奈的打完手機求救後,癡癡的等待家人來接送。
- Sep 15 Thu 2011 10:06
最強鑽頭 V.S 最強金屬板
- Sep 14 Wed 2011 11:04
憂鬱症的心靈處方
- Sep 14 Wed 2011 10:35
抗憂鬱症 --- 樂復得 (Zoloft)
- Sep 14 Wed 2011 10:14
抗焦慮藥 ----安柏寧 (Alprazolam)
- Sep 13 Tue 2011 21:33
學歷貶值 父母勿強迫子女念大學
更新日期:2011/09/11 05:30
謝錦芳/台北─洛杉磯越洋專訪
中國時報【謝錦芳/台北─洛杉磯越洋專訪】
台灣將把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延長為十二年,此舉是否有助於減輕學生們的升學壓力?肯.羅賓森表示,歐美許多國家早就實施十二年國教了,問題的根源仍在教育體系必須注入創新文化。舉例來說,並非每個人都要上大學,有人想上設計、音樂或舞蹈學校,有人想直接進入社會磨練,這個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