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大陰德,改造命運
明武宗正德初年,安徽有一位商人名叫王善。他已四十歲了,還沒有孩子。
有一位精通風水的算命先生,預言吉凶禍福特別準確,一看見王善,就憂愁地說:「你尚沒有兒子!」
王善回答:「對呀!」
算命先生說:「你不但無子,到了十月,更有大災厄!」
王善很相信那位算命先生的話,急忙趕到蘇州整理財物回家。當時正值梅雨季節,河水高漲,不能坐船,他只好暫住在旅館中。
到了晚上,雨停了,他到河濱散步,看見一位少婦投水自盡。他急忙呼叫漁夫說:「誰把這位少婦救起來,我就給他二十兩金子!」
許多漁船競相拯救,那位少婦才能活命。他照數付錢後,問那位少婦:「你為什麼要投河呢?」
少婦回答:「我丈夫出去幫人做工,家裡養了一頭豬,想要償還租金,昨天把豬賣了,沒想到得到假的銀子。我怕丈夫責備,又覺得貧苦不堪,所以不想活了!」
王善聽了很同情她,問那頭豬值多少錢,並且加倍救濟她。
那位少婦回家時,在半路遇到她的丈夫,一邊哭泣,一邊把事情經過告訴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感到懷疑。
太陽下山後,夫婦倆人就到王善住的地方對質。王善已經關門睡覺了。丈夫叫妻子叩門,王善問:「你是誰?」
少婦回答:「我是投水的婦人,特別來向你致謝!」
王善很嚴肅地說:「你是少婦,我是孤客,夜晚不宜相見,趕快回去!如果你有意,明天邀你先生一起來!」
她丈夫的疑惑當場消釋,很惶恐地說:「我們夫婦同在這裡!」
王善披著衣裳,走出戶外,忽然聽到房子轟然一聲。王善驚訝地回頭看了一下,床後的土牆,因為久雨而倒塌,把床壓碎。否則,王善就首當其衝了。
夫婦讚歎和感謝王善而後離去。
王善回到家鄉,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很訝異地說:「你滿臉陰騭紋,一定做了很大的陰德。你不但已經免去災厄,而且獲福無有限量!」
後來,王善果然連生十一子,兩個兒子登第,而他也活到九十八歲才逝世。(《感應篇注訓證》第三十六頁)
命同相同,心念忽異
豫章有兩位雙生子,他母親臨盆時,並肩而下,所以無法分辨誰是哥哥、誰是弟弟。他們不但相貌相同,連笑和哭的樣子也完全一樣,甚至親生父母也無法分辨。
等到他們會說話時,父母就給他們取不同的名字。就讀私塾時,他們的聰明才智、文筆和字跡也非常相似。十六歲時,他們同補博士弟子。複試那一天,連主考官也因為無法辨別而大吃一驚。於是就把他們分發到不同的學校,並且笑著對他們說:「學校就是有次序的意思,分發到府裡學校就讀的便是哥哥,分發到縣裡學校就讀的便是弟弟!」從此以後,才決定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等到他們結婚時,父母恐怕兩位元媳婦無法分辨,所以命令他們穿著不同的衣服和鞋子。
翌年,他們又同一個月生了兒子,考試後又同時領取公家發給的俸糧,鄉里的人都說:「他們的命運相同、相貌相同,大概每一件都相同了!」
三十一歲時,他們又同考取科舉,到省城赴試。所住的旅館附近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寡婦,私下挑逗那位雙生哥哥,被他嚴正拒絕了。哥哥怕那位少婦又挑逗弟弟,因此就把寡婦想偷情的事情告訴弟弟,而且勸誡他:「你我的面貌相同,她既然挑逗我,必定也會挑逗你,你千萬要謹慎,不要被迷惑,做出傷風敗德的事情來!」
弟弟表面答應哥哥,後來竟然跟那位少婦私通。起初少婦不知道他們是兄弟二人,彼此感情越來越好,因而跟少婦發誓說:「如果我考中,一定娶你為妻!」
等到放榜,哥哥考取,弟弟卻名落孫山。弟弟騙少婦說:「我現在雖然已考中省試,即將在明年春天赴京趕考,等我考上進士後,再來娶你,豈不是更光榮嗎?」
弟弟告訴少婦:他缺乏旅費,少婦因而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他。
翌年春天,哥哥又考中進士,少婦以為她的情人連續報捷,朝夕盼望他來迎娶,可是杳無音訊,憂鬱成疾,暗地寫了一封信寄給他,而後逝世。
她寫的書信寄到哥哥的手中,哥哥驚訝地詰問弟弟,弟弟無法再隱瞞了。
次年,弟弟的愛子突然暴斃,他痛哭不已,雙目忽然失明,不久死去。
他哥哥享受福祿,生了很多賢貴的子孫,真可以說是五福臨門。
(評)相同的命運和相貌,因為心念不同,結果便完全不同。由此可見:吉凶禍福乃是人自己造作而非天生或自然造成的。(《德育古監》第一四二頁)
慈悲物命,能移定數
浙江省會稽的陶石樑與張芝亭,一齊參訪大善寺,看見有一位漁夫捕到數萬條鱔魚。
陶石樑告訴張芝亭:「我不忍心這些鱔魚被烹殺,想買來放生,但我的經濟能力不足,希望您能勸導大眾捐款,共襄善舉,好嗎?」
張芝亭欣然答應,慷慨捐出一兩銀子,並且向大眾勸募了八兩銀子,將所有的鱔魚都買來放生。
到了秋天,陶石樑夢見神明告訴他:「你本來不能考中科舉,因為放生的功德很大,所以會考取!」
那一年,張芝亭與陶石樑兩人果然都同時金榜題名。(《蓮池**戒殺放生文圖說》第一五二頁)
同時出生,生死不同
紀曉嵐的第六侄兒與他家中僕人的兒子劉雲鵬,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而且在同一間屋子裡誕生。
照理來說,他們的命運應該相似,可是實際上卻大不相同。紀曉嵐的侄兒在十六歲那一年便不幸夭折,而劉雲鵬卻一直健壯地活著。
紀曉嵐因為這件事,而費神推究其原因。最後他說:「這可能跟命中註定的食祿(衣食福祿)有關!一個人一生的食祿多寡,在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便已註定了!我的侄兒與劉雲鵬同時出生,所以食祿相同。但因為我的侄兒生長在富貴家庭,從小嬌生慣養,每天華衣美食,把一生的食祿都提早享用完畢,所以年輕時便夭折了。而劉雲鵬卻出生在貧賤家庭,整天節衣縮食,消耗的食祿頗有限,所以迄今才能健壯地活著!」
難怪百歲高齡的人瑞很少是富貴中人,而且許多老人家時常勸我們節儉,不可暴殄天物,否則便會折壽。(《閱微草堂筆記》、《真相雜誌》第六十五期第八十四頁)
心存善念,身命頓異
袁尚寶的朋友養了一位童子,非常清秀,而且十分機警。袁尚寶為這位童子看相,認為對主人不利,所以吩咐朋友趕走這位童子。他的朋友雖然一向對袁尚寶的相術十分佩服,可是卻不忍心趕走那位童子。袁尚寶講了很多次,他的朋友終於遣走童子。
那位童子被主人遣走後,沒有地方住,便寄宿在古廟中。
有一天晚上,童子看見牆角有一堆破衣服,裡麵包著一百兩銀子。當他想要拿取銀子時,他突然感歎地說:「我的命很不好,所以才被主人趕出來,現在如果我再拿走這些東西,恐怕老天爺更不容我了!」
於是,他就守在銀子旁邊,等待失主。
翌日清晨,他看見一位婦人邊走邊哭,很旁徨地東張西望。童子問她,她回答:「我先生是一位軍人,犯罪要被處死,某某指揮官負責辦這個案子。我變賣財產,又向親友借錢,才得到這些銀子,想要獻給那位指揮官。沒想到走累了,進入這座廟休息了一會兒,卻遺失銀子,我丈夫恐怕必死無疑了!」
童子又問了幾個問題,婦人的回答與真相完全吻合。於是童子就把銀子還給她。婦人想要分一些銀子向他致謝,童子不接受。婦人只好帶著銀子趕路。
那位婦人的丈夫因此而脫罪,婦人感念童子的德行,到處告訴別人。指揮官聽了以後,十分訝異,拜訪童子,並且收容他,留他住在家裡。指揮官看見童子十分英俊聰明,非常喜歡他。由於指揮官年老無子,所以便認他為義子。
數年後,童子繼承指揮官的職位,回去拜謝故主,主人感歎地說:「沒想到袁君的相術有這麼大的偏差!」
故主留童子在家,等袁尚寶來了以後,便叫童子穿著樸素的布衣端出茶水。
袁尚寶看了,大吃一驚,說:「這是從前那一位某某小弟嗎?為什麼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主人騙袁先生說:「他被趕出去以後,無依無靠,現在又回來了!」
袁尚寶笑著說:「你不要戲弄我,他現在不是你的僕人,他是一位三品的武官!他的面貌和精神跟從前完全不同,難道曾經做了什麼善事,才變成如此!」
童子仔細地說明事情的經過,那位朋友更嘆服袁尚寶的相術神妙。
(評)這位童子寥寥幾句話,竟然流露出知命畏天的品格。說起來好像非常淺的道理,看見意外之財,能夠有定力不起貪念,便是絕大的學問。(《德育古監》第一百一十頁)
義賊救人,後行大運
某甲起初當乞丐,然後做賊,最後巨富,子孫有人名登仕籍。
當他做小偷時,城裡有一位大富人家,三世孀居,妯娌三人,都死了丈夫,沒有子嗣,幸好小婦人懷孕尚未生產,大家都希望她生個壯丁,以傳宗接代。
在清明節當天,兩位寡婦都到鄉下去掃墓祭祖,由於路程遙遠,往返需要三天,只有小寡婦有孕在身,不便去,留了一位老婦人侍候她。
某甲暗中打聽到這件事,認為這是下手的大好時機,打算利用富家人少時行竊。
天色一黑,某甲就越過牆垣,看見小寡婦與老婦人,手裡拿著燈,出來省視門戶。於是,某甲就來到小寡婦的房間,藏匿在隱密的地方。小寡婦坐在燈下看書,老婦人在旁邊好像有點醉的樣子,小寡婦催老婦人去睡覺。小寡婦說:「你自己關門睡覺,不要吵到我!」於是老婦人就掩門而去。
不久,有一位年輕人推門而入。某甲懷疑這位年輕人是他的同道,驚訝對方不等小寡婦睡覺,就闖進來。那位年輕人穿得很俊,小寡婦看見年輕人闖入,大吃一驚,站起來要呼叫。年輕人馬上抱住小寡婦要求歡,小寡婦堅決拒絕,而且呼叫老婦人,老婦人沒有回答,年輕人看見小寡婦不順從,就從鞋襪中,抽出利刀,告訴小寡婦:「你不順從,我就要殺死你!」
小寡婦呵叱他說:「我們家世清白,不能蒙受無賴的污辱,你要殺就殺,我寧死不從!」
年輕人把刀子放在小寡婦的脖子上,強迫她。
某甲睨視許久,心中極為憤慨。突然從那位年輕人背後出來,奪取他手中的利刀,而反擊那位年輕人,年輕人被擊中額部倒在地上。婦人出乎意料之外,更加害怕,渾身發抖,說不出話。
某甲立即出來,開門大聲呼喊:「抓賊啊!」等鄰居們都來了,問說:「賊在那裡呢?那一個人是賊呢?」
某甲由於義氣和憤慨,而忘記自己是來行竊。到了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笑著說:「我是賊!然而,有比賊還更可惡的人。諸君何不跟我來呢?」
因此某甲就引導眾人進入小寡婦的臥室。當時小寡婦已避到其它房間,只有看見一個人躺在鮮血上,拿蠟燭照他,發現這位年輕人就是西鄰的某乙。幸虧某乙傷輕未死,大家詢問某乙為什麼來這裡,某乙默不說話。詢問某甲,某甲說出自己見到的經過。於是眾人把他們兩個人都捆綁起來。
翌日天亮,大家把他們兩個人押解到衙門。某乙反而誣告小寡婦與某甲通姦,而自己那天晚上因為捉姦才進入小寡婦的房裡。
某甲說:「我是一個小偷!有誰不知道呢?即使有婦人不守貞操,那裡肯跟賊通姦呢?」接著,他不但敘述那一天夜晚發生的事情,而且招供近年來行竊的案件,以證實自己是一個小偷。
衙門的官員核對檔案卷宗相信某甲的話,於是嚴刑某乙,某乙才吐露實情。因為他羡慕小寡婦的姿色頗久,那天夜晚,他也是伺機前往,侍候小寡婦的老婦人接受他的賄賂而且已經串通計畫好了。
於是,縣官依律法判某乙和老婦人入罪,表揚小寡婦的貞潔,推崇某甲的義行而釋放某甲。
某甲出獄後,仍然像過去那樣行竊。有一天夜晚,他在鄉鎮偷竊,被主人發覺而逃走,追他的人很多,他誤投絕地而無法出去。倉卒間,他看見一座破廟,越牆而入,並且藏匿在神桌下。
由於他很著急,誤撞身旁泥塑的神像,自己也因此昏倒。他在昏迷中,看見所撞倒的泥塑神像,從地上跳躍起來,青色的臉孔而鬍鬚是赤紅色的鬼卒,持刀呵斥某甲說:「你怎麼敢撞倒我?」說完,上前抓起某甲要殺他,某甲出力支撐抗拒。忽然聽到殿上的神明說:「這個人保護別人的節操,成全別人的宗嗣,陰德很大,上帝已經賜與厚福,鬼卒何敢作祟呢?」
不久,有人把青面的鬼卒抓去,打了數百下。神明又召喚某甲上來說:「丹墀(紅色的階地)下有巨金賞賜給你!」
某甲叩謝而起,恍惚看見丹墀下金子堆積如山,急著走下階道,摔了一跤而醒來。
他醒來後,仰視天空三三五五稀疏的星星,黎明時晨曦微微地照射大地,他默默地憶想神明的話,沿著階道而下,遍地尋覓,得到一個康熙年間的大錢,他以為鬼在作弄他,暫且撿起這枚錢幣,乘著曙光行走到一個村落。看見路旁有一位賣熟山芋的人,他拿撿來的銅錢買山芋吃。
不久,有一位老翁也來買山芋,跟某甲並坐,吃完山芋後,立即離去,遺留下一個長方形的錢袋(古稱「搭連」)。某甲要起身時,看見這袋子,知道是老翁遺失的,打開一看,發現袋子裡藏了兩大錠黃金、百餘錠番銀、數百文製錢和四本帳簿。帳上記載沒有收的銀兩多達數萬。
某甲恐怕賣山芋的人看見,急忙把東西掩藏起來。他心裡想:「這難道是神賜給我的嗎?然而,老翁遺失這本帳簿,怎麼收錢呢?縱使這是神明所賜,我也不可以接受!」
因此,他又坐著等老翁回來。坐了好久一陣子,賣芋頭的人發脾氣地催他說:「你只給了一文錢,坐了這麼久,難道是要寄宿不成?」
某甲回答:「不!」因而從袋子裡拿出數文錢,再買山芋以等待老翁。
老翁果然倉皇走來,汗流浹背,看見某甲還坐著吃芋頭,就詢問某甲:「你還沒有走?剛才我遺失一個袋子,你見到了嗎?」
某甲笑著回道:「不是因為您老人家的東西,我早就走了!」
說完,某甲就拿出袋子還給老翁,並且說:「您原來的東西都在這裡!我只借用數文錢買芋頭吃,希望您不要責備我!」
老翁既沒有打開看,也沒有致謝,只說:「我住的地方不遠,你何不與我一齊去呢?」
某甲隨老翁走了數裡,到了一棟大宅院,門外木材堆積如山,老翁與某甲一齊進入庭院,到了中堂,老翁進入屋內,整飭衣冠後,又再出來,向某甲作揖說:「我是楚人,在這裡設置木材行已經許多年了,各鄉鎮的木材行,都來我這裡批購。我的資本數十萬,大半的賒貸款項,都記載在剛才我遺失的帳簿裡。幸好你歸還我,否則,我就完了!請你收下我這一千兩銀子當做謝禮!」
某甲堅決推辭,老翁見他的心意誠懇,因而詢問某甲:「你從前從事何種行業呢?」
某甲回答:「我沒有學習什麼行業!」
老翁又問:「你家裡有什麼人呢?」
某甲回答:「我孑然一身,沒有家室!」
老翁又問:「然則,你以什麼維生呢?」
某甲回答:「我不敢欺騙您,我是一個小偷!」
老翁很驚訝地說:「從前某縣有一位義賊,能殺不良少年以保全守貞節的烈婦,就是你嗎?」
某甲:「是!」
老翁說:「你現在又見利不取,心胸光明磊落。這是一般人所難做到的。我有百萬家產,無人可以信託,你如果不嫌棄,何不跟我住一起呢?衣服、飲食和財帛,隨便你使用,豈不是比當樑上君子(賊)好嗎?」
某甲很高興地承諾,於是他就跟老翁住在一起。某甲認識許多字,老翁命令他代收各種帳款。他在老翁家裡幫助了兩年(或譯為當了兩年的出納),勤勞、謹慎、精密而且絲毫不苟,老翁年老沒有兒子,竟然認某甲為乾兒子,帶他還鄉,因為老翁離鄉很久,鄉人不知道某甲不是老翁所生的兒子。
等到老翁逝世,某甲繼承他的事業。子孫昌隆,有人考取鄉試,當了觀察郡守的官職,迄今還是楚國的大富人家。
坐花主人汪道鼎先生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以小偷那麼賤的行業,而有士大夫的居心,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上天厚報他,不因為他是小偷而有所吝惜。然而,對於那些顯貴的後裔,降低為卑賤的官職,他們的原因和由來,也可以依此類推而知。」(譯自《坐花志果》上卷第三十六頁至四十一頁)
努力行善,扭轉惡運
明世宗嘉靖年間(西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江西有一位俞先生,名都,字良臣。他博學多才,十八歲便考取秀才,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到了壯年,因為家境貧窮,而開館教學生讀書,與十幾位同年進學的朋友,一齊創立「文昌社」,敬惜字紙、買物放生、戒邪淫殺生及各種口過。這樣做了一年多,他前後考了七次試,都沒有考上舉人。
他生了五個兒子,四個生病夭折,第三兒子長得很清秀,而且聰明,左腳底有兩顆痣,他們夫婦非常疼愛他。沒想到:他八歲時在鄰里遊玩,失去蹤跡。
俞先生生了四個女兒,只剩下一個。俞太太因為傷心過度,把雙眼都哭瞎了。俞先生終年潦倒度日,生活非常貧困。
他心裡想:「我平生並沒有什麼大過失,為什麼卻慘遭上天懲罰呢?」
過了四十歲以後,他每年除夕都用黃紙寫上疏文,向灶神祈禱,請求代向天庭轉達。這樣經過了數年,也沒有回報或反應。
到了四十七歲那一年的除夕夜,他跟哭瞎眼睛的妻子和一位女兒,圍坐在淒涼的房屋中,滿面愁容,對目相視。
這個時候,他忽然聽到叩門的聲音。俞先生拿著蠟燭,走去開門,看見一位頭裹角巾(將四方巾折一角)、身穿黑衣的老丈,鬍鬚及頭髮已經有一半變銀白色了,老丈長揖就座,他說:「敝姓張,從遠路而來,聽說你家愁苦感歎,所以我特別來安慰你!」
俞先生覺得老丈與眾不同,所以對他非常恭敬。俞先生說:「我平生讀書積行,迄今尚未考取功名,不但無法保全妻子,而且三餐不繼、衣物缺乏。我還曾經焚燒了好幾張疏文給灶神…。」
說完,俞先生順便敘述疏文的內容。
張老丈說:「我知道你家的事已經很久了!你的惡意太重,專務虛名,疏文中充滿著怨恨,褻慢上帝,恐怕所受的罪罰不止這樣!」
俞先生大吃一驚,說:「我聽說:冥冥之中,鬼神必記錄任何微小的善行,我發誓行善、遵守戒條已經相當久了,怎麼全部屬於虛名呢?」
張老丈回答:「例如就敬惜字紙這一項來說,你的朋友和學生經常用舊的書冊字紙,來糊貼窗戶和包裹物品,甚至還拿來擦拭桌面,你藉口說,不要弄髒,而後立即焚化。你每天都看到這些現象,卻不告誡或勸導他們。只是在路上,撿幾張字紙回來焚化,好做給別人看,有什麼益處呢?
文昌社每個月放生,你只是隨著大家奔波,(只隨喜而未盡力,不是真正的隨喜),因為別人而事情才能辦成功,如果別人不做,你也不會主動去放生。其實,你的心中還沒有萌起慈悲的心念,家中的廚房也常宰殺魚蝦和螃蟹等動物,難道它們就沒有生命嗎?
談到言語的過失,你習慣強詞奪理,說一些風涼和尖酸刻薄的話,使別人傾服。當你說出口時,你的心中也知道有損厚道,但是你習慣在朋友的談笑聲,隨風譭謗和譏笑別人,而無法自製。你的話語已經觸怒了鬼神,不知被記錄多少過失,你還以簡樸忠厚自居,這是欺騙自己或者欺騙上天呢?
你雖然沒有做出邪淫的事情,但是你遇到別家漂亮的小姐,你一定仔細瞧看,你的心立即動搖,而不能驅除邪念,只是沒有邪惡的因緣湊合而已,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你反省自己面對美色時,能像魯國的男子(注)那樣嗎?你吹牛說終身無邪色,可以面對天地鬼神,真是胡說八道!
這些你發誓做到的戒條,尚且如此,何況其它呢?你每天所焚燒的疏文,我都轉呈天庭。上帝派遣日游使者,考察你的善惡,發現你數年內沒有一件可記錄的善行,只是在你獨居時,看見你的心中充滿著貪愛、邪淫、嫉妒、急功好利、不公平、高傲而輕視他人、希求回報、報復舊仇的念頭。這些不好的念頭,都已經被日遊神記錄下來了。上天的責罰越來越嚴重,你逃避災禍都來不及,怎麼還在祈求福報呢?」
俞先生聽了十分驚訝,惶恐地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說:「您既然知道我暗中所做那些事情,您一定是灶神,請您救救我吧!」
張老丈回答:「你讀書明理,也應知道慕善為樂的道理。當你聽到一句善言,心生激勵勸勉;看見一樁善事時,非常興高采烈,但是不久便忘記了。由於你的信根不深,沒有恒心,所以平生的善言善行都是敷衍而隨俗浮沈,何嘗腳踏實地去做一件事情呢?你滿腔惡意,起伏纏綿,還希望和責求上天給你美報,就好比種了遍地荊棘,卻癡癡地等待稻米的豐收,那豈不是很荒謬嗎?
從今以後,你應猛力摒除各種貪愛、邪淫、妄想等雜念,淨化心念,時時存著善念,如果在能力範圍內的善事,不希圖回報,不務求名利。不論大小和難易,切切實實,耐心地做。如果力量做不到的善行,也要殷勤誠懇,充滿著隨喜的心,使善意圓滿。第一要有容忍心,第二要有恆久心。切不可怠惰,自欺欺人。這樣日子久了,自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們家事奉我非常虔誠,所以我才特別告訴你這些事。只要你趕快勉勵修持善行,便可能挽回天意!」
老丈說完,立即進入俞家的內室,俞先生隨後跟進去。到了灶旁,那位老丈忽然不見了,俞先生這時候才明白他就是司命的灶神。
俞先生因此焚香叩謝,並且在次日(即農曆元旦),拜禱天地,發誓痛改前非,實行善事。給自己取了一個別號,叫做「淨意道人」,以表示自己破除各種妄念和惡想的決心。
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他還是雜念紛飛,不是懷疑就是懶惰,悠悠過日,心念依舊浮沈不定。因此,他在家中廳堂所供奉的觀音大士聖像前,叩頭叩到流血。他虔誠地發出誓願,願善念永保清純,精進行善,如果自己有絲毫放縱,永遠墮入地獄。
每天清晨,他敬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一百聲,祈求菩薩暗中相助。從此以後,每一句言語、每一個舉動、每起一個心念,都覺得好像有鬼神在旁,不敢欺心放肆。凡是對別人有幫助、對動物有利益的事,不論事的大小、自己的忙閑、別人的知不知、自己能力夠不夠,他都歡歡喜喜地去做,有時還委曲自己,直到善事圓滿成就才停止。他隨緣方便,廣積陰德,並且逢人就以敦倫、勤學、守謙、忍辱與因果報應的道理,化導他們,不厭不倦。
每到月底,他便合計自己一個月的行為和言語,在灶神的神位前,上疏稟告。這樣持之以恆,行善成熟,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
經過了三年以後,當時他已經五十歲了。這一年是明神宗萬曆二年(西元一五七四年),宰相張江陵會試完畢後,拜訪同鄉的親朋好友,想為自己的兒子尋找明師。許多人都推薦俞都先生,於是他便應聘來到京師,並且攜帶著家眷。宰相十分敬重俞先生的品德,幫他進入太學。
萬曆四年,俞先生在京師參加鄉試,而考取功名。次年,他又高中進士。
有一天,他進入宮中,拜謁一位太監楊公公。楊公公命令五位義子出來拜見俞先生。那五位義子都是楊公公四處尋找,選做為後嗣,以娛樂自己老年的。其中有一位十六歲的義子,俞先生看起來,似曾相識,問他的籍貫,對方回答:「我是江西人,小時候誤入糧船,我彷佛還記得我的姓名和鄉里!」
俞先生十分驚訝,叫他脫去左腳的鞋子,發現了兩顆痣。俞先生大叫:「你就是我第三個兒子!」
楊公公也頗訝異,詢問原由後,立即將這位義子送還俞先生,並且隨俞先生回寓所。
俞先生急忙跑去告訴俞夫人,俞夫人撫著兒子大哭一場,血淚迸流,十六歲的兒子也哭了,他手捧母親的臉頰而舐著她的雙眼,俞母雙目突然恢復光明。俞先生悲喜交集,不願意再當官,想回故鄉。於是,便向宰相提出辭呈。宰相非常讚歎他的義行,臨別贈送許多厚禮,讓他回鄉。
他回到家鄉後,行善更加努力。他兒子娶得賢妻後,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個個撫育長大成人,而且都繼承了他的書香門第。
俞老先生把自己遇到灶神,並且實行改過的事情寫成文章,以訓誡子孫。
俞老先生身心安健,一直活到八十八歲。大家都認為這是實行善事、挽回定數的果報。
這一篇傳記是俞老先生的同鄉後學羅禎所寫的。
(《袁氏訓子四書詳注》附錄第五十九頁至六十八頁、《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感應篇彙編》第一卷第三十四頁至三十七頁)
(注)魯國的男子│《孔子家語》記載:魯國有一位男子獨自居住一間房屋,鄰居有一位寡婦也獨居另一間房屋。有一天夜晚,暴風雨來了。寡婦的屋子壞了,尋求庇護。魯國的男子關著門而不接納那位寡婦。魯國的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同居住在一起!」
寡婦問:「你為什麼不如柳下惠那樣能坐懷不亂呢?」
魯國男子答道:「柳下惠可以坐懷不亂,我卻不行啊!我必須有自知之明,不可以勉強學柳下惠的坐懷不亂,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效,而又不抄襲他的行跡!」(《袁氏訓子四書詳注》附錄第六十二頁)
廣積福德,改變命運
邱普是瓊山縣(舊屬瓊州府,即今海南島)人,家境富裕,好善樂施。
春耕時,貧民沒有穀子或秧苗播種,邱普隨便他們來乞借,等到稻米成熟了,他只收回穀本,不再要利息。有人故意賴債不還,他不計較。
有一年發生饑荒,邱普捐了數百石米救濟災民和鄉里,可是各地仍然有許多人餓死在道路上,邱普買下荒郊野外的地,設立義塚,並且請人收拾遺骨,埋藏安葬。
邱普生了一個兒子,單名傳。娶媳婦後生了一個孫子,單名浚。邱傳年輕時便不幸去世,大家都歎息和埋怨皇天無眼,辜負好心人。邱普也相當悲傷,但仍安於命運。
邱普曾經告訴別人:「我小時候,遇到一位相師,他斷定我富而不壽,無子無孫。後來,我又遇到占星家,他看我的八字,說我命短沒有兒子,更不必談到孫子了。他們的預言和推斷都相同,我現在雖然失去兒子,幸好還有孫子,兒子雖然去世,可是我尚且健在,不是一半靈驗,一半不靈驗嗎?或者不久之後我會死,接著孫子又死。最近有一位相士看我的骨格,說我已經脫胎換骨,與從前大不相同,我將來的福氣不可計量,希望我好好努力行善。我修的福德沒有報在兒子,而報在孫子。眼前我雖然受委屈,可是將來卻能優遊自在。我想問蒼天,可是蒼天很高,問了又沒聽到聲音,所以我只好問寸心而已!」
邱浚從小聰明過人。有一天下大雨,邱浚的位子被雨淋濕了,達官貴人的兒子正好回家,邱浚就移到他的位子。他回來後,喧吵不已。
老師說:「你們不要爭吵,我出一句上聯給你對,如果你對得好,我就不怪你!」
老師出了一句上聯「細雨肩頭濕。」
邱浚馬上對說:「青雲足下生。」
老師稱讚邱浚的才華,引來官宦子不服,回去稟告父親,父親說:「邱浚真大膽,你去請他來!」
那位達官貴人看見邱浚,便勃然大怒。沒想到邱浚從容地答道:「移動書桌和小孩子爭論都是一樁小事,您老人家胸藏萬卷書,心量可包天,何必為這小事動氣?」
當時邱浚只有八歲,竟然有膽說出這種話,使官宦聽了暗中驚奇。
過了一會兒,那位官宦質問:「誰謂犬能欺得虎?」
邱浚對說:「焉知魚不化為龍!」
官宦大吃一驚,以禮謝邱浚。
邱浚後來考中解元,榮登進士,又進入翰林。明朝正統年間,他做了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成為一代宗儒。邱浚成名時,祖父邱普仍然健在,世人都說這是一個積善改變命運的很好範例。(《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第二七五頁及三一九頁)
慷慨解囊,壽長子貴
清朝時,有一位黃永爵先生,是崇明人。算命先生斷定他沒有兒子,而且只能活到六十歲。
有一天,他看見有一艘南洋船,遇到風浪,即將翻覆,急忙出了十兩銀子,買兩條漁船去拯救受難的人們,全活了十三條人命。
他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嚇了一跳,說:「你滿臉陰騭紋,一定有很盛厚的福德。你不但有兒子,而且會榮登大魁,你自己也上壽而終!」
後來,他果然生了一個孩子名叫「振鳳」,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考上狀元。黃永爵先生活到了九十幾歲而且善終。(《感應篇彙編》第十九頁)
命有定數,誠可轉移
梁朝的進士崔,做到了太子賓客的官職。他生性十分孝順,而且很樂於獎勵後輩讀書人。
他參加公眾場合,時常端坐寡言。他曾經說:「話太多,不但惹人喜愛或討厭,有時甚至冒犯別人的禁忌!」
他指示和命令僕人工作,也用賓客的禮節,縱使炎夏和寒冬,也從不冒犯下人。
有一天,他夢到兩個人走在前面引路。一個人計算里程,說:「已經三十裡,可以停止了!」
另一個人說:「這位先生應當再前進三十八裡!」
他們照所說的話,又再走了三十八裡。然後兩個人都停了下來。
不久,崔驚醒過來,他懂得夢,知道那是代表自己壽命的極限。所以,六十七歲那一年,他便請求退休。翌年,他果然逝世了。(《五代史》崔傳)
(評)讀這則傳記,知道壽命有預定的現象,而且也可以轉移的。行走三十裡,應當停止,是表示崔命中註定的數目。再前進三十八裡,是崔修善的報應。
苛待妻子,削盡福運
斐章是河東人。年幼時,曾隨父親斐胄鎮守荊門州。
有一位法號曇的僧人,客寄在斐胄的官邸,能知道吉凶禍福。他非常看重斐章,並且斷言:「將來斐章的官位一定勝過父親!」
斐章弱冠時,娶了李小姐。數年後,他父親移鎮守太原,斐章也隨從任職。他把妻子丟棄在洛陽,過門而不入,因為他的心裡,已經別有所鍾。
斐章的妻子李氏自感薄命無福,穿著粗布衣,束髮露髻(古代貧士所束的一種發形),讀佛經,以簡單的蔬菜配飯。
有一天,曇法師又來到太原,與斐章談天。曇法師一看見斐章,驚訝地說:「貧道十年前曾經預言你必定顯貴,你的福氣現在卻完全削減光了,這是什麼緣故呢?」
斐章把自己苛待妻子的事情稟告曇法師,曇法師說:「夫人的生魂控訴天帝,天帝要懲罰你的罪行了!」
十天后,斐章被部屬殺死。(《德育古監》第三十一頁至三十二頁)
不濟胞弟,虧德削祿
劉徹的家境相當富裕,學問遠近馳名,可是屢次應試,都沒有登第。
同鄉裡有一個人,名叫朱軾,家境貧窮,在鄰里教學童。到了歲末時,朱軾領到束修(學生交給教師的學費)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一位農夫,身帶銬鎖,哭得十分傷心。
朱軾問:「老兄!你為什麼哭泣呢?」
農夫回答:「我向政府借青苗的錢,無法償還!」
朱軾拿出全部束修,為他償還所欠的銀子,農夫因此被釋放了。
當時,劉徹正向神明禱告自己的前程。他夢到神明告訴他:「你有微少的官祿,但是因為德行有虧,所以無法獲得!」
劉徹問神明:「我的德行那裡有虧損呢?」
神明答道:「令弟欠官府銀錢,你無動於衷,不去說明他。他差一點就沒命了,難道不是你虧德嗎?」
劉徹說:「這是我弟弟自己不肖,我有什麼罪呢?」
神明回答:「過路的人看見令弟的樣子,尚且於心不忍。你是他哥哥,為什麼毫不動心呢?你不知道朱軾代令弟繳納種苗錢的事嗎?他將獲得陰德的果報了!」
劉徹醒來以後,拜訪朱軾,果然有這一件事。他黯然神傷,彷佛有所失。
朱軾生了三個兒子都賢達顯貴,而劉徹卻終身不第。
(評)在這世間,有許多人都像劉徹那樣,不去濟助兄弟。他們總是以兄弟不肖為藉口。而不想一想:如果兄弟真正賢能,那裡還需要你的濟助呢?
兄弟甘心窮困潦倒而死,我們自己固然難逃冥司的責罰。兄弟不甘心窮困潦倒,而在外面為非作歹,豈不是連累到全家嗎?他不甘心窮困潦倒,而在家裡醞釀怨恨,甚至兄弟反目成仇,我們可以不引以為監嗎?(《德育古監》第二十三頁)
恭敬得福,褻瀆遭殃
楚國中部有一位孝廉在廟裡面讀書,他出入神像的面前,必定恭敬地作揖。
有一天夜晚,他的妻子夢到神明告訴她:「你先生非常尊敬我,他本沒有兒子,我已為他請求天帝,得了一個兒子了!」
妻子問:「我先生有考取功名的希望嗎?」
神明回答:「希望你們行善有始有終,我應當盡力請求天帝,但如果功名和祿位的名冊已經定案,恐怕就不一定能奏效了。」
孝廉回家後,妻子將這件事稟告他,他說:「我只有出入時禮敬神像,並沒有誠懇地祈禱其它事情!」
有一天,孝廉留妓女在廟裡過夜。當天夜晚,他太太又夢到神明告訴他:「你先生褻瀆神明,剛好有夜遊神來考察,現在已經稟奏天帝,他的功名和子嗣都沒有希望了!」
翌日,妻子促請孝廉回家,詢問他昨天夜裡做了什麼事,孝廉隱瞞不說,妻子就把昨晚的夢告訴孝廉,孝廉若有所失,便選擇了一個吉日,聘請數字道士來祈福消災。沒想到法會剛做完,聽到臺階下有鐵繩的聲音,孝廉立即暴斃身亡。(《感應篇注訓證》第八十九頁)
誤殺無辜,折損祿壽
唐朝的婁師德,早年做一般平民時,曾經生了一場重病,夢到:一位身穿紫衣的人來到床前,引導他走了數裡路,看到了一座官府,上面寫著:「地府院」。進入地府院,看到一個房間,上面寫著:「司命所」,掌管世人福祿和壽命的資料和書冊。有一位穿綠衣的人,取出卷軸閱讀,上面寫著婁師德的姓名,並且記載了祿位元元,在某年某月,出入台輔,而且活到八十五歲。
於是,他便驚醒了。
後來,他出任了許多官職,都跟夢中所記載的一樣。等到他做西涼的統帥時,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身穿黃衣的人說:「我是冥府的差吏,奉命來請你!」
婁師德答道:「我曾經見過司命的冊子,上面記載我會當到上臺的高官,而且享年八十五歲,怎麼這麼早就結束呢?」
陰差說:「你當官時,曾經誤殺無辜,所以官祿和壽命都減少了!」
陰差說完話,忽然消失了。
婁師德三天后便逝世了。
我們應當想一想:像婁公那樣廉明厚恕,尚難免於濫殺無辜,執法的人可以不謹慎嗎?(《歷史感應統紀》第三卷第九十三頁)
學養不足,難解厄運
年羹堯字雙峰,是清軍鑲黃旗人。他在康熙年間,考上進士,不久升為四川和川陝的總督,又因為平定西藏和青海的暴亂,被賜封「一等公」的殊榮。他雖然機勇善戰,可是卻跋扈嗜殺,加上他依恃功勞,驕傲放肆,為雍正皇帝所忌,而下獄賜死。
年羹堯小時候,他的父親年遐齡帶他到山中的寺廟遊覽,遇到一位道人。那位道人撫著年羹堯的頭,說:「他異常尊貴,可惜卻沒有後福!」
年遐齡覺得十分驚訝,問道人說:「您有沒有辦法化解他的災厄?」
道人答道:「有!」
年遐齡一直懇求道人幫忙,道人說:「如果他能跟隨我學三年,便可以變化氣質!」
年遐齡因此邀請道人住在年家,道人答應了。
道人來到年家,便選擇了高樓,與年羹堯居住和生活在一起。道人向年遐齡索取該用的家俱放置在樓上後,立即叫人砍斷樓梯,飲食和大小便都用繩索吊器皿上下,等到三年屆滿,才能下樓。年遐齡一切事都遵照道人的約定去做。
第一年,家人偷聽到樓上有運動和步伐的聲音,好像是在練習武術的樣子。第二年,家人聽到朗誦書本的聲音,直至夜晚,尚不停息。第三年,寂靜無聲,從另一棟樓房遙望,則看見年羹堯與道人相對瞑坐。家人認為:道人以前所說的變化氣質,大概就是如此。
到了三十個月的時候,年遐齡的妻子生病,急著要見愛子,年遐齡阻止她,她打床,大聲哭泣。年遐齡不得已,才架上梯子,爬上高樓,呼喚著年羹堯的名字。
道人張開眼睛,說:「事情搞砸了!」
年遐齡非常後悔地追問原因。道人感歎說:「他只具備學術,而涵養不夠,將來必定由於氣盛而喪失性命。這實在是天數啊!」
於是,道人便辭去教職。後來,年羹堯的命運果然如此。(《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第三八三頁至三八四頁)
年羹堯以軍法來治家,賞罰非常嚴明。有一次,他請江蘇一位姓沈的舉人到家中教導自己的兒子。年府上下僮僕很多,每天都跪著遞奉茶杯和盥洗用具,沈舉人覺得不太自在,因此吩咐僮僕說:「你們不需要這麼多禮,我自己來就行了!」
有一天,沈舉人正在沐浴,年羹堯看見僮僕不遵照他的命令,跪著奉上浴巾,大發脾氣,叫隨從把那位僮僕拖出去,過了一會兒,告訴沈舉人說:「他對先生不恭敬,我已經把他殺了!」
又有一天,年羹堯與沈舉人一齊進餐,飯裡頭有稻穀,沈舉人用筷子把稻穀挑了出來,年羹堯用眼睛暗示隨從的人把廚師斬首。過了不久,獻上頭顱,並且說:「這位廚師擇米不精,留他有什麼用呢?」
沈舉人大吃一驚,以後便不敢隨便說話了。
不久,年羹堯出征青海,告辭沈舉人,吩咐他好好教兒子,並且說:「等我回來!你再走!」沈舉人恭敬地答應。
數年後,年羹堯立功返鄉,沈舉人請求年大將軍允許自己回鄉探望親人,年羹堯答應了。
當時年羹堯的威名最顯赫,他派遣僕人送沈舉人,到了江蘇,巡撫以下的官員都到郊外迎接。僕人引導沈舉人回到家中,發現房宅、庭院、器物、奴僕都具備了。沈家的人說:「數年前,年大將軍便派人來營建沈家新宅,最近又添購了許多器物和圖書,而且沈舉人的父母也得到豐盛的賞賜。」沈舉人驚喜萬分,幾乎懷疑是夢境。
過了數年,年羹堯由於功炳而召來妒忌,因為過度受寵而衰敗。不久竟然被逮捕和詢問。當他的船經過吳江時,沈舉人知恩報德,急忙趕去拜見年羹堯。年羹堯把幼子託付沈舉人。沈舉人答應而後才回去。
隔了數天,有人在半夜叩著沈家的大門,沈舉人開門,發現是年羹堯的兒子。沈舉人藏匿年羹堯的孩子,將他認為自己的兒子。年羹堯被殺後,沈舉人便教養年羹堯的兒子長大成人。(譯自《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第三百八十三頁)
- May 20 Tue 2014 21:13
第三章 心念與命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