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行動派 志工台灣的新驕傲 |
|
|
|||||
|
|
|||||
|
|
|||||
前言:
八八水災重創台灣,卻沖出隱藏在台灣各角落的志工大軍,他們換上雨鞋,徒步走過路毀橋斷、慘絕人寰的災區,希望貢獻一己之力,加快救援重建的腳步。相繼落幕的高雄世運和台北聽奧兩場大型運動賽事,也因為成千上萬志工的付出,得到國際讚美。 不僅如此,醫院裡,當患者正為不知門診方位徬徨時,胸前配著微笑徽章的愛心志工及時出現,為人指引迷津。在宗教法人興辦醫院裡,「志工甚至比患者還多」。 台灣各個場合、各個角落裡,出現愈來愈多的志工,標誌著台灣社會的精神文明,「利他」精神讓這個社會更令人尊敬。 來台灣長駐的大陸南方航空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赫凌志,對台灣的志工現象印象深刻。他記得,聽廣播知道台灣有所中學只有八百人,卻有兩百位社區志工;每次騎自行車經過放學的小學門口,就能看到家長自行組織協助指揮交通,護送不相識的別人家的小孩。「這些看似小事,其實是大事」,赫凌志說,這是社會維持穩定、和諧的重要基礎。 台灣志工大軍宛如推動社會服務的基石,不僅非營利組織(NPO)依賴大批志工對發票、組織活動、處理行政,甚至上街募款,新店慈濟醫院為應付每天兩百多名志工來院,還提供通舖讓外地的志工入住。公家單位如中央部會、地方戶政事務所、警局、衛生所、圖書館,甚至遊樂區,都能見到志工身影。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表示,慈濟目前通過兩年培訓的志工有五萬多名,投入急難救助、偏遠地區義診等,「透過服務,志工更體會到人生意義。」新店慈濟醫院工作人員指出,有的志工到癌末病房服務,可能今天才認識,明天就見不到了;也有民眾本身就是患者,仍堅持服務,分享生命最後一點燭光。 「如果沒有志工,不會有今天的展望會。」世界展望會資源發展處處長郭秀齡表示,展望會在全台有三千多名志工,每年服務時數超過八萬小時。 雖然台灣是少數立法鼓勵民眾當志工的國家,但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台領有志工服務證的「狹義志工」近四十八萬人,占總口數僅百分之二,「更多人是隱形志工,他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法律,只知道能做的、該做的就去做。」台北大學社工系主任林志鴻觀察。
|
|
|||||
架網路、築籬笆…學生志工走遍全球 |
|
|||||
|
|
|
||||
|
||
|
||
|
||
大專院校近年積極推動志工服務學習課程,不但從以往服務性社團進而蛻變為大量國內志工,更跨校組隊遠赴海外擔任「國際志工」,既拓展國際視野,也呈現台灣社會主動、利他的一面。 學生志工類型五花八門,國內外偏遠地區都能看見他們貢獻所學。 台科大社會服務團利用暑假到偏遠地區服務,很多學生是電子、電機工程背景,他們到山地部落替家戶修護損壞電器,也做在地的親善家訪、文化採集,甚至辦村民聯歡晚會。 今年自清大外語系畢業的廖靖怡,兩年前暑假隻身飛到波蘭,在戒毒中心當兩個多月的志工,幫年輕人戒毒癮和酒癮,「看到他們有進步,很有成就感。」廖靖怡說,剛開始覺得自己不太能做什麼,只能陪戒毒者談心,但戒毒者說,聊天的幫助很大,讓她更投入。 元智大學每年寒暑假與國際學生組織合作,前往烏克蘭、土耳其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國際志工服務,向當地中小學生介紹台灣。台大、台體大與東海大學師生,今年組成全台規模最大的跨校志工隊,遠赴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奉獻一個月,幫助當地社區及學校築籬笆、架設網路線。 東海大學統計系一年級的郭曉薇,首次參加這項結合登山與服務學習的國際志工,看到當地許多十三、四歲的少年當挑夫打工,頭上頂著五、 六十公斤 重物,「每個都個頭矮小,卻努力工作,讓我覺得更該知足。」她說。 大學生也有人到金門、花蓮等地擔任「度假志工」,白天旅遊,晚上幫國小學生看功課,邊度假邊當志工。日前才到泰北擔任國際志工的明道中學林佳諺同學說,做志工體會到在幫助別人時,受益最大的其實是自己,「付出比得到更快樂」,也因此更珍惜生命和身邊的一切。 【 2009/09/28 聯合報】 |
|
員工拚無價公益 企業有假相挺
|
|
|||
|
|
|||
|
|
|||
近年來自企業的志工愈來愈多,在需要幫助的角落裡付出,從個人行動擴大到企業動員,從短期美化企業形象升級到實施「志工假」制度長期深耕公益。 總部設在台北縣汐止的宏碁公司,卅幾位員工三年前成立「宏碁志工隊」,「我們利用周末假日為汐止的弱勢家庭學童課業輔導,持續兩三年了,這次也去當聽障奧運志工。」宏碁人力資源處資深經理黃嘉莉說,看到員工當志工的意願愈來愈高,四月起公司實施有薪的志工假制度,員工一年有兩天志工假,減少他們做公益還要加班的工作負擔。 日商台灣索尼(SONY)公司雖然未明訂志工假制度,但平時就鼓勵伸手幫助弱勢。SONY公共事務部主任林佩璩對三年前到雲林古坑幫「小珍(化名)」採收橘子的經驗,至今難忘。 當時小珍念國小三年級,學費和營養午餐費都繳不出來,校長發現,原來小珍的父親罹癌,接受化療後體力大不如前,龐大的醫藥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滿園的橘子也無力採收。 碰巧SONY正與偏遠小學洽談公益合作計畫,知道小珍的情況後,林佩璩邀同事南下幫忙,「原以為只有十幾個人去,沒想到包一輛遊覽車。」 為了提高偏遠地區的能見度,提高下一代對家園的認同感,四年來,SONY把數位相機、攝影機、專業志工帶進偏遠小學。 「給他們數位能力,希望變成改變的力量。」林佩璩說,有小學生用影片介紹自家的農產品,也拍出原住民部落的生態影片,期待發揮行銷效果。四年來,偏遠學童共完成三百一十九件紀錄片作品,創造力超乎預期,而SONY參與的企業志工達四百多人,累計志工時數超過兩萬小時。 中國信託是台灣第一家實施「公益假」的金控業,由旗下的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統籌志願服務內容。「員工做六小時公益服務,公司就給一天公益假。」基金會專員李婉如說,當志工讓員工惜福、感恩,也較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對員工和公司都是難能可貴的學習和訓練。 台北大學社工系主任林志鴻說,企業給員工有薪「志工假」是實質誘因,鼓勵員工從事公益活動,也能擴大參與能量,員工的家人跟著參與,為政府照顧不到的角落補充不少社會力,也有利於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林志鴻也提醒,企業鼓勵員工當志工雖是好事,最好先評估需求,找專業者參與、引導,同時在志工介入時應考慮續航力,若能讓受助者自立,從「接受者」轉變為「施予者」,更有意義。 【 2009/09/28 聯合報】 |
|
|||
|
|
|||
|
|
|
||
不求回報給回報 志工精神恐走味 |
||
|
||
|
||
「什麼是Volunteering(志願服務)?知道的舉手!」英國的兒童電視節目裡,主持人要小朋友說出自己的志工印象,一個六歲的小女孩說:「爸媽常和我一起做餅乾,義賣幫助別人。」這一幕,震撼了在倫敦進修的暨南國際大學社工系主任張英陣,他自問:「我們這個年紀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 家長從小灌輸孩子志願服務的觀念,而且付諸行動,讓張英陣印象深刻。他拿統計數字指出,歐美國家十八歲以上經常從事志願服務的人口約占百分之卅五到四十,台灣的志工人口約百分之十七到廿,相差近一倍。 差距懸殊其來有自。張英陣分析,除了家庭教育的影響,歐美有宗教傳統,志願服務是宗教教義的重要基礎,東方的宗教傳統則強調個人內省,「不流行當志工。」他說,除了常見的醫療與慈善志工,歐美還常見關心公共事務、提升民主素養的志工。好比改選鄉鎮長時,他們主動蒐集公共議題,找候選人討論是否列為政見,這是台灣缺乏的志工服務領域。 德商台灣拜耳公司從總經理到基層員工,向來是台灣生態保育服務的常客,拜耳公共事務處長施怡如說,台灣多數企業會盡力宣傳做了哪些志工服務,好搏媒體版面、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 但拜耳總公司的CEO告訴她:「做志工從小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什麼好宣傳的?」施怡如驚訝之餘,也體認到當志工是平常、不求回報的,不必當成宣傳企業形象的籌碼。 張英陣舉例,美國科技大廠思科宣布裁員前,建議被裁的員工「這段時間先到公益組織當志工,景氣好起來,你們優先回聘」,也是用行動宣示,企業的核心價值不只是利潤,還有對社會的關懷與服務。 志工制度的發展也象徵城市的活力。 好比韓國釜山影展的志工數量眾多,擁有一張國際影展志工證書真要搶破頭,它代表對電影專業的肯定。這次台北聽奧近萬人的志工陣容,也讓國人驚艷。 全球僅台灣、西班牙等少數國家立法鼓勵民眾當志工,志願服務有時也成了孩子上好學校的「點數」或「積分」。 張英陣認為,當志願服務成了交換某種價值的「儲值卡」,就失去當志工不求回報的意義。因此家長、老師的引導很重要,暨南大學開了一門「公益行銷」課,讓學生成功為埔里弱勢家庭兒童募集課後輔導經費,就是好的示範。 【 2009/09/28 聯合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