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異數》作家葛拉威爾 創意來自一萬個小時的練習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8846)
作者:整理卅吳怡靜  出處:天下雜誌 430期 2009/09



創造力由何而來?成功者的才華與創意,當真那麼源源不絕,輕而易舉?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可不這麼認為。這位以《引爆趨勢》、《決斷兩秒間》
等暢銷書聞名的英裔加拿大作家堅信,創意得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練習。

身形瘦削,頂著招牌的爆炸頭(他母親是牙買加人),四十六歲的葛拉威爾,擅長引用
數據,從表面的現象,切入分析背後的社會人文意涵,歸納趨勢,引爆話題。

這幾年,他快速竄紅,不但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更名
列收費最高的十大演講者,八月初在香港首度「開talk」,票價就高達六千港幣。

去年底,葛拉威爾出版第三本書《異數》(Outliers),探討傑出的成功人士為什麼與
眾不同。他指出,不管哪一種專業,成功的最大前提,都是要有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
習。

在美國專業設計協會的演說中,他信手拈來一則則成功者的故事,印證即便是創意與創
新,也需要大量的磨練,才有出類拔萃的成功。

我對設計其實一竅不通,所以決定從一個最通俗的題目──知名搖滾樂團佛利伍麥克
(Fleetwood Mac)的故事──找出一些對創意有用的啟示。

這種典型的搖滾樂團發跡故事,你們早就聽過了,不是嗎?幾個年輕嬉皮在一起搞音
樂,運氣好出了一張暢銷專輯,從此暴紅。

一般人都覺得這種故事沒什麼營養,他們的成功只是機緣,不值得學習。但我卻要告訴
大家,從這個樂團的成功,我看到了兩個有用的啟示,可以讓我們學到:創意是怎麼來
的。

「一萬個小時」定律

第一個啟示,與創意的時間有關。當初,我會對這樂團產生興趣,是因為有個音樂界朋
友問我,「你覺得佛利伍麥克最棒的專輯是哪一張?」「當然是《謠言》啦。」「你知
道這是他們的第幾張專輯嗎?」「第三張吧?」「錯了,是第十六張。」



重點就在這裡。推出《謠言》之前,佛利伍麥克整整花了十年,做了十五張專輯,但是
水準多半很差,直到後來,他們終於找到了最好的團員組合與音樂表現。

我們總以為,才華或創意是現成的,需要時很快就有。但佛利伍麥克的故事讓我們知
道,創意不是這麼來的,它得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很多心理學家最近都在研究一種
「一萬個小時」的理論,意思是說,任何的複雜性認知工作,都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不
斷練習,才能成為頂尖高手。他們研究過西洋棋史,發現除了一位例外,所有的西洋棋
大師都花了一萬個小時的訓練,才變成大師。一萬個小時,如果每天練四個小時,相當
於要練十年的時間。

古典音樂大師也是這樣,所有偉大的音樂作品,幾乎都得投入一萬個小時練習,才寫得
出來。有人會問,神童莫札特呢?莫札特從十一歲就開始作曲,但作品的水準其實並不
好,甚至有人猜測是他父親寫的。

等到莫札特寫出第一首偉大的作品降E大調第九號鋼琴協奏曲時,已經二十二歲,他早
就花了十一年時間在練習。所以,他其實是「一萬個小時」定律的代表人物。

我為了寫書,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成功人物的幼年和年輕時期,結果發現,充滿創意的成
功人物全都經歷過一段長時間、專注又有紀律的鍛鍊期。

這就是我要說的,成功的創意與創新,往往需要相當長的醞釀期。

第二個啟示,如果你聽過佛利伍麥克的前十六張專輯,就會發現,這個樂團走過了一連
串有趣的演變:從最初的藍調走向搖滾,後來開始加入雷鬼,又搞起前衛搖滾,最後才
發展出大家所熟悉的樂風。

也就是說,佛利伍麥克從成軍到走紅的這十年,除了不斷在練習,更在不斷摸索、嘗試
各種可能的音樂形式,直到找出最好的一種。



畢卡索vs.塞尚

經濟學家蓋倫森曾經提出一個有趣的理論,他把擁有創造力的成功人物,歸納為兩類。
第一類是「概念性創新者」(conceptual innovators),這種人擁有大膽、創新的想
法,而且很快就能把想法揮灑出來。畢卡索是最好的代表性人物,他在二十一歲就已經
成名。

另一類則是「實驗性創新者」(experimental innovators),他們沒有革命性的想
法,反而藉由不斷的試驗與犯錯,刻苦而緩慢地發揮優點,締造成就。印象派大師塞尚
就是這種人。

塞尚成名時,已經五十幾歲了,巴黎奧塞美術館裡的塞尚作品,全都是他在晚年所畫。
他一直到了三十幾歲,都還在摸索自己要畫什麼。他反覆嘗試,一再從錯誤中學習,找
到最想要表達的創意。蓋倫森認為,這種開發創造力的方式,其實更重要,也更常見。

例如,美國文學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馬克吐溫的小說《頑童歷險記》出版時,吐溫已
經五十歲。為了寫這本童書,他花了九年的時間,一改再改,不曉得換了多少個版本。
別人一定會說他成不了氣候,一本小書都寫不完。但最後的成果,是他給了所有的小學
生一本必讀的經典。

我認為,當我們想要解決高度複雜的問題時,這種長時間的實驗創新法,尤其有必要。
其實在我眼中,畢卡索像個十九世紀藝術大師,而塞尚才是真正的現代藝術家:畢卡索
面對一個簡單命題,可以隨性丟出一個簡單俐落的革命性創意;塞尚面對的,卻是更複
雜、微妙而困難的創作挑戰,很類似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各種問題。

從試驗與犯錯中,找到創新

舉例來說,過去二十五年,人類最重要的創意突破之一,就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安
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發表了「費瑪最後定理」的證明。這個由十七世紀法國
數學家費瑪留下來的數學問題,長達三百年都沒有人能解決,最後被懷爾斯解開了。他
也是花了差不多一萬個小時,吃足苦頭,才寫出證明。


有趣的是,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他先是花了四、五年時間,用法國數學家伽羅華的理
論來研究,後來發覺行不通,乾脆重新開始,改用一位俄國教授的方法來解題,最後向
全世界發表了證明。

正因為費瑪定理的證明是這麼困難而複雜,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要花上一萬個小時,
不斷地實驗與犯錯。現代世界也是這樣,許多我們原本束手無策的問題,其實只要給人
實驗、犯錯的機會,都有可能找出解答。

這就是佛利伍麥克的啟示。很多人認為他們不過是走運,事實上,他們所以成功,很大
原因是當時的音樂公司了解,創意要靠很多時間來醞釀,還需要有人給予支持,他們才
能放心去嘗試、去失敗。而在十五張專輯後,公司終於等到了大賣的《謠言》。今天的
音樂公司,當然已經沒有這麼大的耐心,第一首單曲不賣,你就再見了。

這是個悲劇,我們再也不會有另個佛利伍麥克,因為通往創意與創新的大門,已被關了
起來。

然而,當我看到最近這幾個月的經濟崩盤、金融危機,我真的很希望,這次的大衰退,
能給大家一個省思的機會,讓我們放慢腳步,重新找回創意與創新的真正根源。





----------------------------------------------------------------------------

李家同:如果Turing是中國人!


udn / 意見評論 / 名人堂@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135728.shtml

【2009/09/15】【聯合報╱李家同】(作者為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2009.09.16 03:09 am

 

李家同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創意」,好像我們國家萬事俱備,只欠創意。如果國人有偉大的創
意,我們的工業會大大地起飛。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看一個真正有創意的例子。

二十世紀,最有創意的發明絕對是電腦。談到電腦,我們首先會想到記憶體,在電腦沒
有問世之前,人類實在沒有記憶體的觀念。電腦的另一重要元素是程式,這就更神奇
了,因為過去有誰在談程式呢?最令我們稱奇的應該是程式可以存入記憶體。我們最多
能接受可以將資料存入記憶體,要我們想程式可以存入記憶體,絕非易事也。

天才數學家 製造電腦破密碼

但是對杜林(Turing)而言,記憶體、程式和將程式放入記憶體,卻是非常自然而簡單
的事。這也難怪,他是一位數學家,可以作抽象思考。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杜林向英國
政府建言,說他會製造一架可以寫程式的電腦,而且可以用這部電腦破密碼,對於英國
政府而言,此事非同小可,也立刻著手製造Colossus電腦,這部電腦上的程式使英國可
以破德國人的Enigma密碼。可惜英國政府為了保密,竟然將這部電腦燒掉了。公元二○
○七年,為了紀念這件科學史上的大事,有人重新製造了Colossus電腦。電腦界沒有諾
貝爾獎,最大的獎是杜林獎,姚期智教授(劉炯朗教授的高足)得到過這個獎項。

大家都同意英國真幸運,有這麼一位極有創意的天才數學家。但是,如果中國在抗戰期
間,也有杜林,中國能有全世界第一架電腦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要造電腦,最
重要的是要能設計數位線路,也就是要能製造現在我們所知道的CPU,試問,在當時的
中國,國人中有這種人才嗎?英國一直是一個在電機工程上相當領先的國家,二次世界
大戰以前,他們已經會設計雷達了,所以他們可以利用這種經驗來設計電腦所需要的線
路,而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創意固重要 基本功夫更重要

創意固然重要,基本功夫更加重要。我們當然希望有像杜林這樣的天才,但他仍需要優
秀的工程師。這批工程師首先必需能瞭解杜林腦子裡的想法,這已經是難如登天,但要
將他的理論用電子線路予以實現,那就要有設計電路的基本功夫了。

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的政府不能瞭解這點,他們好像沒有鼓勵大家在基本技術上下功夫,
但非常強調大家要有創意。因此,我們即使有驚人的創意,也會因為基本技術不夠高,
而使這種創意永遠是紙上談兵。

我們誰都希望自己國家的工業水準能夠提高,我們也都羨慕那些先進國家能製造非常高
級的產品,但是我們必需注意他們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級的產品,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
深厚的基本科技,我們真應該在這方面努力下功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onardo 的頭像
    leonardo

    在天與地之間揮灑自如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