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因歐債危機,從拚經濟轉向救經濟,台灣政治卻在2012年大選後,更進一步空轉、虛耗,走向藍綠惡鬥的自殺式鬥爭。朝野意識形態的對立,從兩岸歧見擴展到經濟、健康、能源議題,每一項政策都成為四年後大選秣馬厲兵的戰場,台灣已成為被選戰過度燃燒的社會,不但燒光了元氣,更眼看就要燒光所有再發展、再繁榮的機會與可能。

相較於韓國、新加坡全力在經濟上衝刺,當前台灣急需展開「新民主運動」,讓朝野政黨拋開意識形態,設定公共政策的選戰停戰區,以建立拚經濟、拚競爭力的全民共識。

台灣曾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近年來韓國大步向前,台灣不但無法跟上,差距更被逐年拉大。韓國民風強悍,在野黨上街示威、抗爭激烈度,較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何以能上下齊心拚經濟?何以領導者都全力推動FTA?何以韓國能、台灣不能?

前副總統蕭萬長曾提出他的觀察。他分析,韓國曾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重創,情勢嚴峻到連留學生都因學費無以為繼紛紛中輟,全國人民捐金救國,最後在應允連串紓困條件下,獲得國際貨幣基金IMF貸款得以度過難關,但此事也被韓國人民視為國恥,自此上下一心力拚經濟,絕不重蹈覆轍。

當年台灣安然度過金融風暴,但政治卻一步步變質走向無窮盡的內耗,進而連經濟也陷入困局。朝野對兩岸政策的對立與歧見,讓台灣無法與韓國一樣對大陸開放,全力進軍這塊全球新興市場;政黨鬥爭沒有化解跡象,反隨著一場一場選舉恩怨的累積,更走向零和化; 藍綠選戰盤勢的拉近,造成任何議題都可以被無限上綱; 也因此一場選戰才打完,政黨就在為下一場選戰搏取新的籌碼,多項選舉合一舉辦,未達成休生養息的效果,反因輸贏關係重大,朝野戰火更熾。

更嚴重的是,一般人民也逐漸習慣以意識形態定是非,接受政黨以政治思維規範經濟步驟,台灣已形同正無聲地進行一場慢性、無感卻有嚴重傷害的文化大革命。

要跳出當前窒息式政治困局,朝野政黨都應有問政「務實不務虛」的體認,選民更要有明辨虛實的能力。但真正關鍵在於,台灣人民必須認清當前的國際局勢的多變與台灣處境的嚴峻,面對國際競爭如此激烈,台灣若堅持自我感覺良好不思變法自救,則被世界淘汰的苦果,有一天勢由全民共嚐,不會有任何藍綠的差異。

【2012/06/19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