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睿智的父母在用心照顧孩子的同時,可別讓孩子失去原來的強韌與能力,變成一株華麗而脆弱的溫室花朵。
文/呂奕熹
智慧型手機掀起另一種「網路使用習慣」的革命,以前在捷運、公車上常會嫌棄學生講話太吵,現在不管大人小孩,全都變成了「低頭族」,面無表情盯著那小小的螢幕或對著它傻笑。
五建議,讓孩子不被手機牽著走
面對科技的進步,筆者從實務經驗提供父母們以下建議:
1.確認孩子需要的手機功能,夠用就好
父母提供高階的手機,卻不希望孩子沉浸在手機的娛樂功能裡,這就像送了一台頂級的保時捷跑車,卻不斷告誡只能開時速六十公里一樣,會不會太強人所難?
只給孩子適當的需求,不要超過。正如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說的:「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般,父母親給得太多、太好,不僅會讓孩子失去了努力的目標與動力,自己也會為了要如何提供「更好的」資源而傷透腦筋!
2.不要試著介入孩子的社群
父母愈想去親近孩子,孩子就會逃得更遠,或許保有一定的距離,才不會逼得孩子遠離自己。家長可適當的提醒孩子在網路上要保護自己,並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需要幫忙的時候,父母親一定全力協助,不要害怕告訴父母。然後就請信任你的孩子。
3.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工作賺錢後自己買」的概念
在衣食不缺的狀況下,從小教導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沒有工作能力,不會賺錢,就不應奢侈浪費。幫孩子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後自己賺錢自己買的概念,不僅可以教導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也可以幫孩子找到未來生涯的意義。
4.以身作則,放下自己的手機
不管是網路成癮或是手機成癮,如果不能夠全家一起改變,每個人都遵守相同的原則,那成癮者的症狀,絕對很難被改變。
因此,請父母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你的 iPad 或電腦,那是跟孩子溝通的基本誠意。
5.使用不經意的案例提醒,比說教有效
在與孩子溝通臉書或網路成癮時,若能加入一些事實的案例,對孩子會更有說服力。例如因為曾經在臉書上使用謾罵的字句,變成後來求職時不被聘任的理由。這樣的例子會讓孩子在網路上的行為言語更為謹慎。
Good TV 創辦人陳進隆曾說過一個「絲瓜的比喻」。某位農產專家研究出一種又大又甜的絲瓜,因此挑選一位農民進行栽種,並且隨時回報結果。幾個月後,絲瓜長大結果,真的又大又甜,但是這位農民卻不願意分享一些種子給其他農民。沒多久之後,這位農民發現他的絲瓜愈來愈小,愈來愈不甜,跟一般的絲瓜沒兩樣。原來絲瓜必須授粉之後才會結果,但授粉的來源卻是鄰人的一般絲瓜,好的品種當然就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以同樣的例子,筆者也想提醒父母,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不過是想給孩子好一點的環境,好一點的現實條件而已,能力可及之處為何不能用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卻沒有想到,孩子的網路成癮、臉書成癮就是來自於每個人手上都有智慧型手機;也沒有意識到,有部分的校園霸凌或是校園搶奪打架事件,也可能是因為孩子炫耀自己的高階手機,或嘲笑其他孩子的一般手機而起。究竟我們是在培育優秀的品種,還是在製造讓品種愈來愈差的環境?睿智的父母在用心照顧孩子的同時,可別讓孩子失去原來的強韌與能力,變成一株華麗而脆弱的溫室花朵。
天下雜誌 – 2011年11月14日 下午7:12
智慧型手機掀起另一種「網路使用習慣」的革命,以前在捷運、公車上常會嫌棄學生講話太吵,現在不管大人小孩,全都變成了「低頭族」,面無表情盯著那小小的螢幕或對著它傻笑。
五建議,讓孩子不被手機牽著走
面對科技的進步,筆者從實務經驗提供父母們以下建議:
1.確認孩子需要的手機功能,夠用就好
父母提供高階的手機,卻不希望孩子沉浸在手機的娛樂功能裡,這就像送了一台頂級的保時捷跑車,卻不斷告誡只能開時速六十公里一樣,會不會太強人所難?
只給孩子適當的需求,不要超過。正如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說的:「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般,父母親給得太多、太好,不僅會讓孩子失去了努力的目標與動力,自己也會為了要如何提供「更好的」資源而傷透腦筋!
2.不要試著介入孩子的社群
父母愈想去親近孩子,孩子就會逃得更遠,或許保有一定的距離,才不會逼得孩子遠離自己。家長可適當的提醒孩子在網路上要保護自己,並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需要幫忙的時候,父母親一定全力協助,不要害怕告訴父母。然後就請信任你的孩子。
3.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工作賺錢後自己買」的概念
在衣食不缺的狀況下,從小教導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沒有工作能力,不會賺錢,就不應奢侈浪費。幫孩子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後自己賺錢自己買的概念,不僅可以教導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也可以幫孩子找到未來生涯的意義。
4.以身作則,放下自己的手機
不管是網路成癮或是手機成癮,如果不能夠全家一起改變,每個人都遵守相同的原則,那成癮者的症狀,絕對很難被改變。
因此,請父母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你的 iPad 或電腦,那是跟孩子溝通的基本誠意。
5.使用不經意的案例提醒,比說教有效
在與孩子溝通臉書或網路成癮時,若能加入一些事實的案例,對孩子會更有說服力。例如因為曾經在臉書上使用謾罵的字句,變成後來求職時不被聘任的理由。這樣的例子會讓孩子在網路上的行為言語更為謹慎。
Good TV 創辦人陳進隆曾說過一個「絲瓜的比喻」。某位農產專家研究出一種又大又甜的絲瓜,因此挑選一位農民進行栽種,並且隨時回報結果。幾個月後,絲瓜長大結果,真的又大又甜,但是這位農民卻不願意分享一些種子給其他農民。沒多久之後,這位農民發現他的絲瓜愈來愈小,愈來愈不甜,跟一般的絲瓜沒兩樣。原來絲瓜必須授粉之後才會結果,但授粉的來源卻是鄰人的一般絲瓜,好的品種當然就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以同樣的例子,筆者也想提醒父母,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不過是想給孩子好一點的環境,好一點的現實條件而已,能力可及之處為何不能用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卻沒有想到,孩子的網路成癮、臉書成癮就是來自於每個人手上都有智慧型手機;也沒有意識到,有部分的校園霸凌或是校園搶奪打架事件,也可能是因為孩子炫耀自己的高階手機,或嘲笑其他孩子的一般手機而起。究竟我們是在培育優秀的品種,還是在製造讓品種愈來愈差的環境?睿智的父母在用心照顧孩子的同時,可別讓孩子失去原來的強韌與能力,變成一株華麗而脆弱的溫室花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