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P出國渡假,小朋友又放寒假,所以主任請我幫忙代所有的英文課。代完課之後,那些小朋友們讓我有些許的感觸。

 

我們長大了嗎?

 

有位五年級的男生剛被自己的表弟誣賴作弊,正在發脾氣。這位「抓鈀子」表弟被我拉到這五年級男生面前道完歉後,不到十分鐘又玩在一起。

 

後來發現到教室左邊有一位小朋友跟另外一位小女生坐得很開,突然我面前有一位五年級的女生突然當眾對我說:「老師,A女生非常喜歡B男生。所以….」

 

「妳好八卦喔!」我馬上笑著說。因為她之前想要告訴我有關其他老師的秘密,被導師說不准講,也笑說她可能會不自覺的就講出來。

 

「以後叫妳包打聽、花邊教主(gossip girl)好了」我開玩笑地說。

 

看到教室的小朋友們,尤其是小男生、小女生互相鬥嘴,讓我有種懷念的感覺。吵架的小倆口一會兒又和好,或者看到誰跟誰坐在一起,或者三個小女生一塊兒坐在兩人位上也不喊擠地挨著坐;哪個女生跟自己喜歡的人坐一起硬是被班主任分開,原因是坐在一起會愛講話;看到一位五年級的胖女生跟小二的小男生聊得很開心,我更看到一位兩年級跟五年級的女生帶同一副耳機彼此分享著音樂。

 

「妳會不會看到他們有種懷念的感覺,那種小學時候男生女生很純真的感覺。」看著這群小朋友,我忍不住脫口跟旁邊的謝老師述說我的心情。

 

謝老師馬上點頭附和我。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是那麼的單純。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是那麼的寬容。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是那麼的直率。

 

越長越大,我們是不是漸漸失去了我們原本所擁有的東西。

 

我們心裡都覺得不再是孩子般的幼稚,因為我們長大了。

我們心裡都覺得不再是孩子般的無知,因為我們成長了。

我們心裡都覺得不再是孩子般的單純,因為我們見多識廣。

 

心裡總不自覺的認為我們不再是以前的那個我,就算沒有瞧不起,也會有一絲慶幸自己成長了。

 

但,我們真的「長大」了嗎?

 

A朋友因為口氣很糟糕,好朋友因此翻臉,從此兩人都沒再聯絡。B朋友跟前男友分手四年多,仍舊念念不忘,在背地裡不斷地數落對方,造成周圍的朋友要忍受B批評前男友和無止境的埋怨。C因為看不慣自己的姊妹淘交了新男友冷落自己而大發脾氣,從此斷絕關係。D因為知道自己的前女友劈腿,而拿刀相向。E與男性友人吃飯,氣氛很好,但最後在要誰買單的部份從此進入「冷戰」階段。F因為偷看對方手機而….....

 

以上這些真實案例幾乎每天都會在你我之間上演,就我所知的,有的男女關係結束是因為個性不合、馬桶蓋沒掀起來、牙膏擠得方式不對、沒有洗澡就上床睡覺…等讓人瞠目結舌的理由。但是,更進一步的社會寫實新聞,吸毒、槍殺、縱火、詐騙、姦淫擄勒、人蛇集團…等,卻是天天在我們周圍上演,一樣的戲碼,差不多的內容,只是男女主角換人作。慾望和利字當頭的社會相比,那些小案例根本只是兒戲。

 

有人會說,我們可以做很多孩子所不能做的事啊!我們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寬廣度」。

 

是的!我們懂了很多事,不論民法還是刑法付予法定成年人所給予的權利,但是,我們有了學歷,多了朋友,有了工作,多了儲蓄,五子登科樣樣俱全,坦白地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自詡為「大人」卻是遠不如純真的孩子們。孩子可以在很短時間前嫌盡釋,握手言歡,沒有訛詐、心機,男女生們沒有「包袱」可以簡單的談話交往,玩在一起,可是我們「大人」卻在爭、卻在貪,卻在天人交戰。

 

   我們口口聲聲說做人的「雅量」,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頓時之間,我好希望這群小孩子能夠擁有現在單純的心境維持到老。

 

只是我語塞了!我不敢告訴這群小朋友們,你們長大後將會了解到社會比現在的環境還要多變,人心丕變,男女關係更為複雜。

 

看到孩子直爽的反應、純真的臉龐和天真的笑容,我想問的是─

 

我們真的長大了嗎?

 

天才愛麗絲

 

國小高年級的英文班上有個學生引起我注意。

 

班上有位活潑的小不點女生給我特別的感覺,她叫Alice。

 

她對答流暢、難澀的英文單字也會背、玩遊戲也一馬當先,也教其他學生如何背誦單字,無論體型和表現在眾學生當中顯得特別。於是我問起大家目前就讀的年級後,才忽然發現她才八歲。

 

「難怪她這麼地矮!」我心想。

 

我另個冒出的念頭是讚揚的,因為她八歲就跳級讀高年級的英文,真是厲害。想一想她八歲在幹嘛,我八歲在幹嘛?依稀記得自己如逆流的人在班上掙扎著,學習從沒有「輕鬆」兩字。

 

課後,我跟主任談論起Alice。我跟主任說她小小年紀就潛力無限,可以說是有語言天份,可以好好栽培,如果有機會請她父母送出國外深造。聽主任說她的英文程度不只如此,她父母也相當自豪,說可以盡量塞東西給她,也看到她在上其他的才藝課,父母可以說是到了proud of her(以她為榮)的狀態。

 

但是主任忽然臉一沉跟我說,想讓她繼續在班上踏實的學習。原因是主任身邊不乏有天才出現,主任說他的同學就是如此,跳級進學校,年紀輕輕就進入職場,學業上很明顯是一帆風順,但是,出社會就跌了一大跤。

 

「為什麼?」我問。

 

「因為社會上有人嫉才妒賢。」主任說。

 

學業上跳級固然是天生有某方面的聰穎,不代表在其他方面是天才。主任的意思想讓Alice學習不只是在課本內的東西。例如人際關係以及師長的相處。

 

讓我想起我認識的一位年輕媽媽,她女兒一直表現的伶牙俐齒,卻在小學被診斷是學習障礙,其他同學考九十、一百分,她卻只能考四十、六十分。讓這位年輕媽媽大受打擊。這位年輕媽媽也盡全力教導女兒,在家裡的牆上貼滿國文、英文、數學的內容。

 

後來還是不見起色,她女兒也顯得不喜歡學校,於是,年輕媽媽三不五時跟學校請假帶女兒出去玩,五天上課有時變成三天課,儼然就是女兒在學校成績不好了,倒不如讓她待在身邊快樂的玩。

 

其實,學校教的不只是課業。學校說強調的五育,德、智、體、群、美並進是有其道理的,成績不好,但是我們懂得處事領導;體育不好,但是我彈得一手好琴,或是我不擅交際,但是我繪畫藝術卻很棒。雖然人各有先天的資質與強項,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但是多元化的學習可以促進小孩大腦的發展,並從中學習到彼此的學習有相聯性。甚而,我們更可以開發孩子其他方面的潛能。

 

所以,我們總是聽到有些運動選手或是技藝大師,他們有時會做與他們職業不同的事,問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他們說可以放鬆身心、獲得靈感、增強自己職業的不足之處、陪伴家人…等。

 

有句話說:「學問到用時方恨少」,對於特殊教育的孩子而言,在常態分佈兩端的學子們,多元化的學習是有其必要性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往後的生活會遇到什麼事,什麼時候會用到所學的知識。所以,每次每年大考的榜首們,為什麼進入了職場卻似乎有如消聲匿跡似的。除了檢討教育方式外,我們身為家長的是不是也該想一想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