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七七二年~八四一年‧唐朝 ◎宣化上人講述於 名翱,字習之,唐河北趙郡人,韓愈門人,亦為愈之姪婿。不為師之思想所拘,以客觀採取佛學之精華。為朗州刺史時,訪藥山禪師,禪師於松下閱經,不理睬。李曰:「見面不如聞名。」禪師曰:「何得貴耳賤目?」李問:「如何是道?」禪師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雲在青天水在瓶。」李聞之,茅塞頓開,呈偈曰:「練得身體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吾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後著〈復性書〉三篇,教人復性滅情;性即本心,情即煩惱;妙覺本心為煩惱所覆,智慧光明為情愛所障;譬如性如水,情如沙,水因沙而混,所謂「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
贊曰 松下問道 示以無言 聞名見面 何說何傳 又說偈曰 明善復初悟本源 通權達變了循環 |
白話解 「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世界上的人類就是一部大經典,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經典:信天主教的人,念的是一部天主教的聖經;信耶穌教的人,念的是新、舊約經典;信佛的人,佛教藏經就是他的經典。 韓愈以道統自命,自認為承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脈心傳的道統;想不到他的學生竟然超過他,由儒學佛。 這個學生是誰呢?就是李翱。翱是他的名,字習之,他是唐朝河北趙郡人,趙郡就是古代趙國所在地。因為當時韓愈歡喜講學,李翱就從他學習儒教。因為李翱很達觀的,不是一個拘謹的人,也不是一個很固執的人,沒有什麼偏見,於是就以客觀的態度來學習佛法,不以為韓愈的思想是正確的。 李翱後來任官,做朗州刺史(刺史就好像現在的省長)時,去拜訪藥山禪師。藥山禪師當時在松樹下看經,李翱來見他,藥山禪師也沒和他談話,對他很冷的。他受了這樣一個白眼,忍不住就說:「唉!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不如聞名。」說我現在見到你的面,不如我聞你的名時,那麼令人嚮往。藥山禪師聽他這麼說,就說:「喔!你為什麼要貴耳而賤目呢?」你耳朵聽到的時候覺得那麼高貴,現在眼睛看見卻又覺得很微賤,這是什麼道理? 李翱聽他這麼一說,就問:「如何是道?」這個禪師也很古怪的,不答覆這個問題,只是用手向天空一指,又向地下一指,說:「雲在青天水在瓶。」這就是說:道,無處不是道,隨處都是道;你看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雲在青天上、水在瓶子裏,這都是道的表現。為什麼你還要問? 這樣一說,李翱也就明白「道法自然」的道理。本來道沒離開自己,無處不是,為甚麼還要各處找?各處去訪問呢?反過來就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你只要能轉過來,一反掌就是道了。所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就逆流而上,一般世俗人就順流而下。 那麼李翱明白了,茅塞頓開,就說了一首偈頌:
「練得身體似鶴形」,修煉得這個身體就像鶴那麼清高,那麼樣無拘無束、無罣無礙,所謂「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鶴是自由自在、無牽無掛的;牠沒有什麼肉,腿很瘦、很長的。鶴形就是「鶴立雞群」,形容比一般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千株松下兩函經」,「千株」就是很多的松樹,在很多的松樹下面有兩函經。「函」就是盒子,經用一個盒子裝上,一盒就叫一函。「兩函經」就是兩套經,是藥山禪師在松樹下所看的經,這兩套經可能是《華嚴經》、《法華經》,或者是《涅槃經》、《楞嚴經》,總而言之,有兩套經在那兒。 「吾來問道無餘說」,我來請問「道」,其實也沒有什麼玄玄妙妙可講的,「道」是什麼呢?「雲在青天水在瓶」,雲彩就在青天上,水就在瓶裏──「道」就在你自己這兒,是本來具有的,問旁人做什麼呢?意思就是不要向外馳求,不要到外邊去找。 李翱說了這個偈頌,以後又作〈復性論〉(註1)三篇。「復性」也就是返本還原的意思,就是不要向外馳求,不要到外邊找。他所說的「性」和「情」──「性」就是妙淨明心,「情」就是煩惱。人為什麼有煩惱?就因為有「情」;要是沒有「情」,就沒有煩惱。返迷歸覺就是由「情」回到「性」上,也就是返本還原。我們的「性」被煩惱無明遮蓋住,所以露不出來;本有的智慧光明被情愛所遮障,所以自性好像坐在監獄裏一樣,一點也不自由,因此一天到晚騎驢覓驢、頭上安頭的找不著自性。要是能把情回歸到性上,也就像水裏沒有沙一樣,所以說:「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眾生的心裏要是沒有煩惱情愛,則菩提妙覺、智慧光明自然就現出來了。 贊曰 松下問道,示以無言:他在松樹下向藥山禪師問「道」,藥山禪師沒和他講什麼話,只說:「雲在青天水在瓶。」無言就是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文字相。 聞名見面,何說何傳:「聞名勝於見面,見面不如聞名。」雖然李翱這麼說,藥山禪師也不和他辯。有什麼可傳給他的呢?還是這個本來就有,很平常的。 用耳代目,玄中之玄:他用耳朵代替眼睛,聽其名時覺得很不錯,可是見面的時候就不認識了。這裏頭的玄中之玄,他可不認識。 水在瓶中,雲在天邊:他問「道」,藥山禪師對他說:「水就在瓶子裏,雲彩在天邊。」道也是這樣。 又說偈曰 明善復初悟本源:他之所以問道,就是想要明善復初,返本還原。他明白這本源了,就是道。 通權達變了循環:他若能通權達變,就能明白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道。若明白這道理,那麼一切的循環都明白了。 青出於藍為俊傑:李翱超過他的老師韓愈,所以是青出於藍,為儒教裏出類拔萃的俊傑。 紫超乎紅拜藥山:他更超過一般儒教裏做官的人,所以他去拜訪藥山禪師。 水清月現塵沙淨:水要是清了,月就現出來,塵沙就都沒有了。 性定情空煩惱蠲:性要是定了,就不被境界所轉、所搖動;情要是空了,煩惱也就沒有了。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智慧才能到彼岸。李翱頓開茅塞,本有的智慧現前,所以已經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到達涅槃彼岸就是明瞭了。 如是如是大自然:這時候他才明白「雲在青天水在瓶」的道理,是不假外求,是自己本有的。
註1:茲節錄部份〈復性書〉,以饗讀者: |
- Dec 18 Wed 2013 19:54
松下問道──李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