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常跟父母強調,錄音帶不能取代父母親口說故事,有位媽媽就寫信說,她口才不好,不會說故事,常常故事沒說完,孩子已經跑掉了。怎麼辦?

其實,說故事不難。澳門大學的學務長告訴我,他本來有口吃,很害羞,不敢在陌生人前說話,但是因為每晚都要講故事給女兒聽,講著講著,他的口吃毛病竟然不見了。而且講故事使他女兒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增加了她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邏輯、創意和自信。他從女兒三歲講故事一直講到現在女兒八歲,如今很有心得,隨時都可以講了。

講故事最大的好處是透過故事,我們可以把生活中困擾孩子的事情,不著痕跡的處理掉。例如孩子不肯把寫得不工整的字擦掉重寫,他便跟孩子說一個肥熊的故事(一定要挑孩子喜歡的動物做主角,才聽得進去)。他說:有隻肥熊字寫得不好,爸爸叫牠重寫,牠不肯,還要哭鬧,這時正好有個某某幼稚園的好學生(就是他女兒的幼稚園)走過去,便停下來問肥熊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好學生叫○○○(就是他女兒的名字,孩子聽到自己是好學生會很高興),她就跟肥熊說:「不改寫老師明天會罵!趕快改完了我們一起玩好不好?」肥熊就說好。聽完故事,他女兒便自動把那幾個字重新寫過了。透過故事,他避免了父女僵著、互不讓步或強迫重寫哭鬧的場面。

他也透過講故事來教育女兒的品德,因為不是說教,孩子較能接受。他說,說故事最大收穫者是他自己,因為他很忙,每天能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但是透過講故事,他了解到孩子內心的需求。當從需求出發,孩子的困惑馬上解決,親子的關係就更密切了。

每個孩子都渴求父母的關注和愛,這種內心感情的需求不是金錢可以滿足的。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外在的技能,如音樂、繪畫、芭蕾,忘了愛才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元素。沒有愛,孩子對父母是口是心非的服從,而不是心悅誠服的順從。這情形不改,到青春期,叛逆就出來了。叛逆的一個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功課好,父母才喜歡。他曾聽到一個媽媽對她的孩子說:「考的好是績優股,考不好是雞屁股,」那孩子臉上的受傷表情,他一輩子都忘不了。一個親子溝通良好的孩子,是可以安然度過青春期而不增加父母的白髮的。

很多人以為孩子小,聽不懂,把故事說得太簡單,結果變得很沒趣,孩子不愛聽。其實孩子聽的能力遠比說的強。也有很多父母以為一定要講什麼高深的道理,其實從上面的例子得知,父母可以依情境,信手拈來,編個故事就行了。

父母甚至可以把自己成長的過程說與孩子聽,讓孩子了解原來爸爸小時候數學也不好,原來媽媽小時候也長得不好看……親子的關係就更密切了。

親子是天性,只要誠心跟孩子在一起,你怎麼編故事,他都喜歡,完全不必擔心。(文/洪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onardo 的頭像
    leonardo

    在天與地之間揮灑自如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