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裝扮,可以很隨興。 記者陳俊吉/荷蘭攝影
荷蘭交通安全、公共工程及水資源管理部公布的政策說明資料,明白寫著,「別的國家,也許認為自行車是危險的,但我們的邏輯是,開車的人才是最危險的。只要管好開車的人,道路就會很安全。」
至於自行車,荷蘭政府的規範極其簡單明瞭,只要有車燈就OK。而且對於騎士的隨意騎,原則上是極度容忍。「因為荷蘭經驗證明,馬路上愈多人騎自行車,道路就愈安全。」看統計數字,荷蘭的交通死亡率正是全歐最低。也因騎單車的人多,對於相關政策走向極具影響力。
常有人開玩笑說,荷蘭的路上,行人最大,騎單車的其次,開車的排最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官員說,「這是真的,若單車和汽車發生車禍,法院的基本推定就會認為是汽車有錯。」
但可別誤會,荷蘭看似隨興自由的自行車環境背後,實則有著一套系統很認真在執行。從進入托兒所、幼稚園開始,荷蘭小朋友就要學
自行車安全行為和單車禮節(如轉彎要先伸手指示等),每年四月有全國性小學生單車路考等。
台灣早年為了減少汽車等待的時間,很多圓環被鏟除,但荷蘭很多路口都刻意蓋成圓環,為的是保護單車騎士、喊少汽車駕駛人的視覺死角。
再如紅綠燈,台灣的紅綠燈對開車的人看來剛好,但對等候位置較前面的單車騎士就累了,頭得抬得老高;荷蘭不但設有單車紅綠燈,位置就裝在騎士平視面上。
荷蘭政府還做了很多會被台灣人罵的事。例如把原本很寬的路改窄,把部分斑馬線取消,甚至把路口號誌燈取消。
理由是,路窄一點及沒有號誌燈的路口,會讓汽車駕駛人比較專心、速度放慢,至於斑馬線取消,則是讓行人會更注意左右來車。
荷蘭到處都有單車道,它們也有道路編號,拿著地圖就可騎遍全國。騎累了,單車隨時可上火車,折疊車免費、不能折的不論距離一律六歐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