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12/7 台灣中壢善果林
與健康有關的,像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像民以食為天,非常多的道理都跟健康聯繫上關係。我常常在想個問題,就是我們真的健康嗎?尤其現在的科技愈來愈發達,健康的觀念在網路上、在報章雜誌上太多了,顯見大家對這個觀念非常的重視。可是自認為很健康的,我調查過卻非常的少,尤其我以前在企業界裡面工作,大多數的人都覺得自己要就有點什麼毛病,不是有小毛病,就是有大毛病。覺得自己非常健康,毫無毛病的,我看很少,我們私底下去做調查非常的少。公司裡面很多的主管,做得愈高愈覺得自己身體有問題,所以我們單位裡面,每年都給我們員工做身體健康檢查,這是公司福利之一。可是還是沒解決健康的問題。
我看到一本書,這本書它就講到,它說人的身體是個機器,是個非常精密的儀器。我們再想想看,我們到商場裡面去買任何一部機器,譬如說我們今天買一個投影機,買個照相機,買一台電腦,我們要使用它之前要不要受培訓?要,要先看說明書,要先培訓一陣子,才可以用,不然會用壞了。這個書的作者就反問了一個問題,他說請問各位朋友,你在從小到大,你看過有一本說明書,是在教我們怎麼使用身體的嗎?使用身體的說明書,你從小到大有看過嗎?沒有。他說我們沒有看過,我們就去用這麼精密的儀器,那完蛋了,那它肯定被我們用壞了,因為不會用。所以看到這段文字之後,我就開始反思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人生重要跟次要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來排列這個順序?
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裡面,有沒有一本教科書,是在教我們怎麼養生,我們可以活得很健康有沒有?沒有。有沒有一本教科書在教我們,怎麼面對父子關係?怎麼面對夫婦關係?統統都沒有,就是我沒有看過這樣的教科書。然後我反過來思考,請問健康重不重要?重要。很多人講健康是一,後面的零,我們的努力都是那個零,沒有一統統是歸零。我最近又聽到一個更讓我覺得震撼的比喻,他說現在不是只有一的問題,現在還有負數,沒有德行就是負數,所以沒有德行,身體愈好他愈有力量幹壞事。想一想,對!我們整個社會裡面,到底什麼是重要的?人類的社會裡面,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而我們的教育有沒有把最重要的課題擺進去,這是個大問題。
我們來這裡學習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裡面講到「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以前的讀書人都是通才,什麼叫通才?什麼樣的學問都有涉獵。以前對一個讀書人的基本要求,他要學三樣學問,哪三樣?要對醫理要有涉獵,醫學常識要有涉獵。我們現在想一想,有沒有道理?有道理。第二個對命理要有涉獵,現在很多人講這是迷信,迷信兩個字就把它給打掉了。命理要有涉獵,對地理要有涉獵,為什麼要有這三樣學問?因為用來孝順父母,當父母親身體有點小毛病,我們懂一點醫理的話,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幫父母親調養,要懂醫理。出門在外,要曉得人生無常,懂一點命理,他了解父母之年不可以不知道。我們現在可能很少人知道父母的生日,或者是父母的年紀,有些人可能知道,但是我想我們年輕的一代去記這個都很少。所以命理要知道,要知道父母年紀大了。再來地理要知道,父母過世辦喪事,這是人生的大事,地理要懂一點。你看這三門學問,我們曉得,現在的教育那缺乏得太多了,這三門學問的邊,我們可能都沒有沾上一點,因此健康離我們愈來愈遙遠。
我們在看很多的數字,確實心裡非常的擔憂,什麼樣的狀況?因為我個人是學科學的,我是陽明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畢業的。我不是個很好的學生,我是個不務正業的學生,但是我有很多的朋友在醫院裡面工作。我在當兵的時候,我也在醫療的部隊裡面服務,所以也認識過一些醫生的朋友。這些朋友告訴我,他說現在得癌症的病人,跟得感冒的病人一樣普遍。我聽了嚇一跳,為什麼嚇一跳?因為在我記憶當中,小時候記憶當中,二十年前聽到有人得癌症,心裡很難過。為什麼?絕症,這叫絕症,而且周遭的人很少聽到有這樣的疾病。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周遭得這樣病的人愈來愈多,愈來愈普遍。結果到醫院裡面一看,發現竟然跟得感冒一樣普遍。
我們就在思考什麼問題,第一個想什麼問題,第二個再回頭來想,現在的醫藥不發達嗎?很發達。很發達為什麼還這樣?我們小時候,我還記得流行過一種說法,就是得癌症,太可惜了,十年後一定有藥,如果他十年後得,那就有救了。可是十年過去了,沒有藥,二十年過去了,還是沒藥。那我們就在想什麼原因?再來不是只有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等的這些自體免疫性疾病,以前都叫罕見疾病,現在都不罕見了。所以慢慢的就在想說,健康怎麼變成一種口號了,得不到,所以它變成口號。思考到、看到這樣的現象,我們就開始思考一些社會問題。第一個我們看到的問題是什麼?先進的國家目前對這些狀況,他們也很頭痛,在北美洲四個人當中,據統計有一個人必須死於癌症,四個當中必須有一個死於癌症。我們聽了怎麼樣?那太震撼了,想這麼樣發達的地區,絕對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為什麼?因為我在讀書過程當中,因為我讀的是科學,讀的是醫學方面的領域,我們多少都涉獵到一些常識。這些國家每年投在癌症藥物的研發費用上,太驚人了,一年投的都不是幾十億,是上百億的一個經費,這麼多的經費投進去之後,人應該愈來愈健康才對。可是不然,醫院愈蓋愈大,人沒有愈來愈健康,事與願違。我們學了傳統文化之後,我開始反思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人生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以前我們會有僥倖的心理,一定不會是我,慢慢年紀大了之後,看到周邊的人這麼多人得這個病,我們心裡就有警惕了。很多人得了癌症之後,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是我?難道癌症不能避免嗎?這個問題我們常常在腦子裡面思考。所以我們研究的方向是不是錯誤了?我們要省思這個問題,我們看到醫療的進步,並沒有等於癌症的減少。
現在醫療的設備愈來愈先進,手法愈來愈高明,可是我看到全世界有統計癌症的國家,我沒有看到一個國家癌症的數字是往下掉的,沒有看到過。也就是說我們發展這麼多的醫藥,竟然沒有把癌症的罹患率給降下來。在台灣二十年來癌症的死亡率,已經暴增一倍,我們來看這個數字,從民國七十一年,就是一九八二年到二千零二年,大家看到每十萬人當中,死亡的人數從八十,一直升到現在一百六,這是五年前的數字。而且五年後有沒有降?沒有。我們每年聽到衛生署的數字,都是癌症再度蟬聯十大死亡率的第一位,再度蟬聯,它這個寶座已經很久沒有換了,可見得這個問題很嚴重。而我們再進一步去思考,其實它的嚴重性還超乎我們的想像,整個社會的成本。再來一個家庭一個人得癌症,大家知道嗎?那種消耗,那種人心裡的這種創傷,要照顧一個癌症病人,一個家庭要付出多少?在中國大陸有個統計,他說一個人一生的積蓄,通常在他死亡之前的兩個月花光。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什麼錢都敢花,所以一生累積的財富,到最後兩個月前花光。
我們再想一想,人生什麼應該排在前面?什麼應該排在後面?常常看到這些例子,我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醫療的費用,難道就等於健康的改善嗎?沒有。為什麼沒有?我們來看一個數字,這是美國從一九六0年開始,一直到一九九七年將近四十年,這三十幾年的醫療統計數字,美國人花在醫療保健上面的費用,這三十多年來將近四十年,足足上升了百分之三百。你說他有沒有投注金錢?當然有,而且投注的金錢還非常的多。很多人在探討公眾健康的問題,都會拋出一個話題,就是可能是費用不夠!然而我們來看一下,即使投入了百分之三百的一個增加的幅度,請問美國人的健康就好嗎?據美國的統計,他們國家每賺七塊錢美金,就有一塊錢要用在醫療保健上,吃藥、健康食品、照顧、臨終關懷等等的這些費用,七塊就有一塊。然而換來的結果是什麼?每三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必須死於心臟病,必須而不是抽籤的!
我們就想說,我們真的不能避免這個數字嗎?三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必須以這樣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想一想,用這麼多的金錢,換來的卻是這樣一個代價嗎?這個絕對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但是問題在哪裡?我們再度去思考,醫療的進步並沒有等於壽命的延長。很多人就問,不對,在我們的感覺裡面醫療的進步,壽命當然是延長,怎麼你說沒有延長?其實我告訴大家,現在大家習慣於接受媒體的訊息,我們的訊息量太龐大了,可是我們往往沒有想到,這些訊息可能對我們做出了誤導。為什麼看起來會平均壽命增加?其實這是統計學上的一個誤導,我們看起來壽命的增加,其實只是嬰兒死亡率減少而已。它把嬰兒的死亡率減少之後,整個的平均值上去了。
在美國他們去做統計,五十年來四十歲以後的美國人平均壽命,根本沒有增加過。因此我們開始又在反思,醫療應該是為人的健康跟壽命延長服務的,為什麼沒有增加?後來我們再來深入的去看醫療的一個現狀,才發現說原來醫療的增加,也並沒有為健康帶來保障。我們剛剛說,美國的十大死亡原因,第一位叫心臟病,因為三個當中有一個人必須死於心臟病;第二位叫癌症,四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必須死於癌症。看起來是必須,其實事實上,我們這個課程講完之後,大家就知道他不是必須的,他不是必然的,人生沒有偶然,但是也不會有必然。了解到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之後,從結果來找原因,就可以避免掉不好的結果,絕對可以避免掉的。而且也沒有偶然,因為沒有僥倖,結果,就是原因不對了,結果一定不對,也沒有僥倖的。
第三位叫什麼?我初初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我嚇一跳,叫做醫療失誤。而且只有美國一個國家,高達二十二萬五千四百個人,一年要死掉這麼多。然後我就去合計一下,當然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個數字除以三百六十五,就是每天死掉多少個人。我們看到意外事故在美國排到第六位,九萬七千九百個人死掉,這是第六位。而我們常常在報紙裡面看到,重大的意外事故這個報紙報多久?譬如一架飛機掉下來報多久?可能報一個禮拜,頭版頭條,你看兩三百個人死亡的一個重大意外,可能報一個禮拜。而我們拿計算機按一下,二十二萬五千四百個人除以三百六十五,大概六百多,一天醫療失誤死亡的,一天要死六百多個。請問報紙有沒有報過?媒體也沒有曾經一次報過這個數字,而且這還是美國一個國家而已,還沒有算其他的國家。
所以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念頭提起來的是什麼?在生病的時候一般的人認為生病,應該怎麼樣?看醫生,應該打針、應該吃藥。對,提起來的都是這個,但是往往沒有思考到醫療本身對於病人,也存在有相同程度的一個風險。當然我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叫大家生病不要看醫生,不是的,絕對不是這樣的意思。醫療本身有它的積極性存在,數字是讓我們去反思一個問題,醫療本身有問題,它有些需要我們思考的一些地方。我曾經看過一個報導,我不知道這是笑話還是不是笑話?他講到以色列在一九七0年代的時候,醫生曾經罷工一個月,那個月以色列的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三十幾。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笑話,但是聽起來心裡酸酸的,就覺得說我們這麼信賴的一個醫療系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或者是說醫療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它的藥物本身出現了某些問題,我們太相信這些藥物了。所以很多的人在思考說,我們社會在研發的醫療研究過程當中,這個方向是不是錯了?花了這麼多的錢在研究新藥,這個方向是不是錯了?我們看到這幾個數字,應該都有這樣的一個懷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