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Iwasaki介紹他帶來的流行文化產品
「你們知道什麼是Pop culture嗎?」長髮又染上黑指甲的美國裔日本人(ABJ)如此問著。
桌上擺滿了星際大戰、Bedmen、Star Trek、美國偶像的David專輯。
他來當Rick老師一天助教,介紹什麼是「流行文化」。
他叫Iwasaki,他主要工作是採訪流行文化。
寫過雜誌和報紙諸多,也訪問過許多名人,
諸如:滾石樂團、美國偶像的David以及眾多流行樂、爵士樂名人。
Pop Culture 源於popular這個字,意指受歡迎的人、事、物。
同學們也歸納出幾點流行文化的來源和因素:
○Music
○Books
○Movies
○Toys
○Magazine
○Artist
○Harry Potter
○TV
○Advertisments
○Radio
一講起廣告,到底是先有產品還是再有廣告,還是廣告才有產品呢?
其他兩者都是互為表裡的,譬如說星戰大戰這部電影出現,
大量的廣告曝光於人們眼前,這才有週邊商品、公仔、光劍、玩具模型...等等出現。
流行文化也傳達著幾個訊息就是:這件「人、事、物很重要」以及「買我吧」!
我們也有討論到Brand washing(洗腦)的問題。
流行文化無不出現在上述的來源中,無所不在,擋都擋不住,
就像置入性行銷一樣,不知也不行。
Iwasaki也在白版寫下以下幾點:
●Looks
●Money
●Talent
這些是目前是成名的人的途徑,
這些人不是長得好看就是有錢、有能力,要不然就是敢秀。
想一想古今中外不也是如此。
我們也討論到一位美國的話題女王:芭黎絲·惠妮·希爾頓(Paris Whitney Hilton)
她是美國有名的社交名媛、女演員、歌手和模特兒,也是著名希爾頓酒店集團承繼人之一。
她的妹妹比她好看,她歌唱的不怎麼出色、電影也賣得還好,還得過金酸梅獎,
為什麼她可以紅呢?
紅而不知分寸的後果是如何?
看看線上維基百科怎麼說她:
「芭黎絲因為數個違法行徑而導致非常的聲名狼籍,
其後果也使得她進入監牢度過短暫的牢獄之災,
且在當時更引起媒體的熱烈關注、成為民眾討論話題以及諷刺的對象。」
我知道新聞上還寫,因為她的種種不正常的行徑,祖父已決定不給她任何的遺產!
我們也問了他對誰的採訪很有印象,
他說十七歲在American Idol走紅的David Archuleta有好印象,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魅力,很難得!
還有就是他奉命要採訪靈魂樂教父James Brown,
Iwasaki當時接到他的電話講不出任何話來,他也不好意思問了他一些私事,
但是James Brown卻沒有不悅的態度,反而要他大膽的問下去。
讓Iwasaki覺得他真的是巨星。
後來,我想既然他對於流行的事有敏銳度,
就請問Iwasaki「到底怎麼的條件可以成為一個有名的人?」
「Right place 、Right time 、Right people、Strong background」他說。
我也是這麼覺得,
天時、地利、人和或者你有皇室背景,像查理王子一樣,
或者一位像川普或希爾頓這樣有錢的父親,都具備成名的條件。
Iwasaki和Rick最後也說到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
她的稿子被退了不知多少次,但是仍然一直go through,
也因為這樣鍥而不舍,現在已變成全世界家喻戶曉的作家。
也謂之:「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所以,「go through」也是很重要的,堅持理想和達到目標的毅力,
我想這都是成功的條件吧,您說是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