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新鮮人》政治充斥謾罵 官大未必有教養 | |||
2008/08/04 | |||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記錄】
親愛的大學新鮮人: 最近台大醫學院招考新生,不再像以前滿級生那麼多,這是一個進步,表示學生不會為了家人期望而選科。讀書有自己的見地,但大學生仍缺乏人生學習典範。 過去我在成大招考醫學生口試,常會問一題:「誰是你的典範?」很特別,男學生總是答:「史懷哲。」我反問:「你畢業後要去非洲行醫嗎?」而女學生的答案,也老是「居禮夫人」,這種回答,讓我感覺像師長或補習班教出來的。 典範人物 在你身邊 我認為典範人物,應是你周遭的人。 我一生的典範,是我讀新竹中學時的班導師蘇森墉,他以教音樂為主,但字寫得好,文學素養夠,他告訴我們:「如不能成為創作家,也應為有品味的鑑賞家。」成為我一輩子懂得如何過生活的標竿。 現在台灣大學生,常把通識教育當「營養學分」,不像美國以「liberal arts」在經營,教授豐富的歷史、文學和社會學等,甚至還有以通識教育聞名的大學。 我在台灣的大學,看學生的通識教育作業,總是大同小異,有一次問一位學生,他面不改色說:「從網路下載的。」不禁令我搖頭。 學習方法 永遠受用 大學教你知識,但如果四年,你是塞滿片段的知識畢業,我可以跟你說:「知識的半衰期只有兩年半!」很快會還給老師,如你帶著學習方法論離開,一輩子受用。 中國人常講「學以致用」,台灣的大學太講究專業,好像一定要教你以後如何賺錢,卻輕忽通識教育,殊不知它潛移默化帶來的人生經驗提升,對一生的影響有多重要。 會讀書和好教養不能畫等號,不罵人,不見得是好教養,特別是從醫的人,傲慢也是一種不好教養。 多讀好書 涵養教養 好教養要從小培養,為什麼小孩都喜歡父母念床邊故事,有人說五歲定終身,如果父母讓孩子從小愛讀書,涉獵古今中外文化精髓,多讀書對涵養好教養一定有幫助。 台灣捷運、電梯禮儀,和公廁清潔,近年都有進步,但語言暴力仍待加強。媒體充斥所謂名嘴和政治人物的批評謾罵聲,連中研院院士都看不下去。 捉刀論文 竟引掌聲 「官大未必有教養!」二○○○年六月前總統陳水扁在台北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中,公開宣稱夫人吳淑珍的畢業論文是他捉刀,結果當場反應揚起笑聲和掌聲,而非錯愕,將這種行為解讀為墜入情網的兩小無猜情懷。 事後,媒體沒對這種違反學術倫理行為有任何評論,只有輔大英文系神父教授鮑瑞磊(Daniel Bower)在台灣英文報「中國郵報」投書,認為陳前總統應向國人道歉,可見國人的教養有問題,對元首容忍度很高,社會就如此和稀泥下去。 在蘇曉康和王魯湘合著的「河殤」,裡面提到:「人的素質是落後概念的本質。」人的一生,接受學校教育約廿年,影響最久的就是父母和社會,如果父母、社會不能給下一代好的示範,下一代的素質也不可能好到哪裡。 (黃崑巖口述) |
- Aug 05 Tue 2008 22:53
給大學新鮮人》政治充斥謾罵 官大未必有教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