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野 | 社會觀察 – 2012年10月19日 下午3:19


我曾經參加一個巡迴各大學推廣手機短片的活動,來到一所知名的國立大學,我和我的那組學生們討論這次的主題「E-mail」,我先問同學們最近有沒有什麼關於「E-mail」印象深刻的事情。



沉默了幾分鐘後,一個男生率先發言:「我最近常常被一個老師寄來的信困擾著。我曾經修過他一門國際公關的課,課程結束後他還是繼續將一些新的國際資訊寄給我,我感到很煩,甚至很憤怒!害我要一直刪掉!」憑良心說,我聽完後一頭霧水。在過往當學生的經驗中,如果我們修了一門課之後,老師還願意繼續提供最新的資訊給我們,我們會說,這個老師真是認真,對學生真好。怎麼現在會變成這個學生口中的「很煩,很憤怒。」是現在年輕人太不知感恩嗎?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現實,修完那門課後就再也懶得多看它一眼?剛開始,我為這個老師感到委屈,覺得他對學生那麼認真很不值得。



不久之後,我受邀去一所大學開了一個沒有學分的短期的短片創作工作坊,學生自動報名還要經過嚴格挑選。有了上次那位同學給我的震撼教育後,我對助教說:「來上我的工作坊很自由,我不會點名。請將我的講義放在網路上,想要看的同學自己下載。但是,第一堂課每個人都要先交一個想要拍的故事大綱,沒有交的人就不能繼續上課。」


我的原則是,想要從這個工作坊學習到東西,就要靠自己的認真想要學習的動力,老師扮演的角色只是從旁幫助想要學習的學生,但是絕不藉著點名強迫學生學習。我想通了一件事情,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缺乏的不是得到資訊,而是如何消化資訊,整理資訊,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和方法。沒有找到自己學習系統和方法的人,再多的資訊都只是讓人焦慮的垃圾。一年之後,我在一個全國性的電影劇本競賽的頒獎典禮上遇到了一個得獎的年輕女學生,她趨前向我道謝。她說她是那一次短片工作坊的旁聽生,因為機會得來不易,所以每堂課都很認真聽講,也在每一堂同學熱烈的討論下受益很多。



我想起了那個對老師不停寄資訊給他會感到很煩很憤怒的學生。或許是因為他不但沒有感受到老師的行為是善意的,反而覺得老師是為了表現他的博學和認真,強迫大家來認同,他有一種被侵犯被壓迫的感覺。他覺得老師將本身的焦慮透過發信不停傳播給他,甚至將焦慮不斷的感染給他,他只要看到老師的信就不安。我終於懂了。當我們指責年輕人是草莓,對外在的環境缺乏抗壓性時,其實是我們比較能夠忍耐別人的侵犯和強迫,承受別人施加於我們的焦慮和不安,為了生存,我們甚至於要降低自己的感受和知覺能力。年輕人普遍比上一代聰明敏銳,他們可以感知穿透人性更深沉的東西。我向他們學到了寶貴的一堂課。



於是,我也開始討厭身邊那些「認真」的人。他們不停的發信給我,傳照片給我,每封信對我而言,都毫無啟發和幫助,我還得花不少時間慢慢刪掉那些電子郵件。至於寄來的大包東西更是麻煩,那些過了時效卻用限時掛號的公文,只是公務員為了怕失職而狂寄給許多相關人士的,如果沒收到,還得跑一趟郵局去提領。或是一整箱剛出爐的文宣品或是公家雜誌,把每個人分別當庫存的倉庫而已。還有不管你同不同意推薦,就往你家猛寄的數百頁的厚重書稿,只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當我要丟棄這些東西時,還得小心撕去相關的個人資訊,覺得很煩燥。



認真讀書,認真工作,認真學習,認真的活著,都是很好的人格特質,也是成功者必備的基本條件。但是當你的認真已經轉化成一種對別人的侵犯、壓迫、焦慮、不安時,能不能暫時收斂一下你的認真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