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2105-2832672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詹文男
報系資料照

【聯合晚報╱詹文男/記者周品均/整理】
   
2012.06.20 02:56 pm


台灣電子業供應鏈面臨著大環境需求疲弱以及競爭加劇的考驗,電子業如何重新建立競爭力的議題,時常占據新聞版面。我的看法是要先從電子業供應鏈面臨的問題與困境來分析,首先,以往台廠僅將組裝等下游製程移至大陸生產,近年來,上游生產聚落也逐步轉往大陸,不僅是關鍵零組件的生產基地外移至大陸,國內電子業人才遭大陸挖角也是一大問題。

另一項台灣產業困境,在於台灣高科技產業市場於2000年之前布局發展成熟、規模龐大,但遇上這幾年全球大環境景氣的遲緩,雖有智慧型手機等新應用出現,然而,需求卻隨著大環境出現遲滯狀況,導致台灣電子業成長有限。

談到台灣電子供應鏈發展態勢,台廠近年來並非原地踏步,透過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的改變,一方面逐步移往通路與品牌等價值活動下游端,另一方面則朝向整合、技術服務端前進,已不再只是像過去僅專注於生產活動,台廠中以台積電、聯發科、宏達電做為指標,三大廠都不能再像過去只賺取低毛利。

再來談談台灣電子供應鏈未來發展角度,創新、人才、新市場、標準化與結構調整等5大要素,將是台灣電子業打造新供應鏈、在全球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轉贏的關鍵。從台灣產業價值活動來看,台灣具有量少質精的優勢,在打造新供應鏈的過程中,產業應走向創新設計為主軸的發展方向,從過去專注於硬體轉向為軟性經濟的發展,並以創新設計為核心,再加上大陸為生產腹地的策略,產業才能往更上游的設計或更下游的服務價值發展。

「發展創新能力」將是未來不可逆的趨勢。若從創新能力建立的課題來延伸,改變過去製造端的思維,轉向創新研發基礎;要做到前述目標就需要國際人才的經驗與支援,未來應積極延攬國外人才,藉以打造創新研發環境。

另一方面,隨著歐美經濟體成長的趨緩,新市場的開發更顯重要。未來台廠應利用建立創新能力,以及將大陸做為生產腹地的優勢,積極開發金磚四國、東協等新興市場,找尋新的需求動能,在成長強勁的新興市場中掌握新藍海商機,掌握新市場,將為台廠帶來新一波機會。

此外,隨著台廠與大陸供應鏈越來越緊密的合作,未來能否藉由與大陸的合作,強化制定標準與規格的力量,擺脫過去歐美市場主導規格與制定標準的窠臼,這將是台灣電子供應鏈能否展現新氣象的一大要素。

最後,應針對台灣電子業如何打造新供應鏈、掌握贏的契機做深入研究,讓台灣電子供應鏈由過去只注重硬體,進一步升級,利用過去在IT產業累積的優勢,進行產業的活化與再生,以調整產業結構狀態。

【2012/06/20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