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419850-2596170.jpg    
花蓮縣老榮民洪中海捐六百萬元濟助榮民遺孤,他說:「這沒什麼了不起!年紀大了,這筆錢用在別人身上比用在自己身上有用。」
記者陳宇君/攝影
6419850-2596171.jpg    
清大校友李偉德捐一億五千萬元給母校,興建教學研究大樓,圖為他應邀返母校演講。
圖/清大提供


 
 
 老榮民洪中海 行善英雄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報導】
     
2011.06.25 03:55 am


台灣東部風景美,人心更美,台東陳樹菊行善傳奇讓人津津樂道,如今國際媒體富比世雜誌又選出住在花蓮的老榮民洪中海為亞洲行善英雄;台灣後花園的花東地區真是不折不扣的「首善」之區。

 

富比世雜誌廿二日公布亞洲行善英雄榜,從十二個國家地區各選四人,共四十八人上榜,台灣上榜的四人是榮民洪中海、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及矽谷地產商李偉德。香港部分則有影星成龍。

富比世在文中寫道,這次評選不以捐贈金額多寡或在個人財產中所占百分比為標準,轉而把目標擺在喚起大眾注意各種各樣的善人和義舉,從而鼓勵人們行善。為發掘更多行善英雄,以公司名義捐款而非自掏腰包者,投身慈善組織、擔任志工、熱心籌款本人卻未捐款者,以及去年上榜的人,都不會列入。上榜的企業家除公司捐款外,個人也捐獻不少。

名列台灣行善英雄的八十二歲榮民洪中海,曾參與國共內戰,現居花蓮養老院。戰爭使他與家人分離,當他一九八七年返回大陸安徽老家時,發現妻已改嫁。他去年將畢生積蓄六百萬捐給花蓮榮民服務處,以照顧花蓮地區的榮民遺孤。他說:「活到這把年紀,已很滿足了,把全部積蓄捐出來沒什麼了不起,錢夠用就好。」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除了個人捐款之外,他所設立的「觀樹教育基金會」支持環境教育、濕地修復,輔導貧童課業及開設電腦課程,因而上榜。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二○○八年為四川震後重建捐款兩千萬元,另外捐款八億元給北京、上海與浙江的大學設立商法學院,期盼透過教育,為中國現代化盡一分心力。

矽谷地產商李偉德去年診斷出淋巴癌,決將財產投資教育,他捐贈一億五千萬元給母校清華大學,興建綠色低碳能源研究大樓,這是清大在台建校以來所獲最大一筆個人捐款。

今年榮登中國首善的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盧志強與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都榜上有名。

富比世雜誌甚至為知名影星成龍的善舉撰寫一篇專文,形容他是「慈善事業中最認真的男人」。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也因日本三一一強震後發起「桃柿育英會」入榜,他將向外界募款,並對震災遺孤提供獎學金直到高中畢業。

【2011/06/25 聯合報】

6419850-2596172.jpg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設「觀樹教育基金會」支持環境教育、濕地修復,輔導貧童課業及開設電腦課程。
圖/本報資料照片
6419850-2596173.jpg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二○○八年為四川震後重建捐款兩千萬元,另捐款八億元給大陸大學設立商法學院。
圖/本報資料照片
 
------------------------------------------------------------------------------------------------------
 
陳樹菊、洪中海…花東儼如「首善」之區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李蕙君、陳宇君/連線報導】
     
2011.06.25 03:24 am
 
台東阿嬤陳樹菊、花蓮老榮民洪中海兩位小人物,慨捐畢生積蓄的故事感動了大家,分別受到國外媒體表揚,台東縣長黃健庭自豪「花東已成愛心的『首善』之區」。

陳樹菊賣菜維生、老榮民洪中海靠退休俸過日子,他們都不是有錢人,靠著省吃儉用,一個捐千萬元、一個捐六百萬元;黃健庭表示,後山花東不僅有好山好水,現在更可稱為全台「愛心的後花園」。

黃健庭說,陳樹菊小時候,母親難產猝死,她的國小同班同學曾合資捐錢幫陳樹菊治喪,儘管錢不多,陳樹菊卻銘記在心,立志有朝一日也要回饋社會,難得的是她成年後確實以行動實踐心念。

署立台東醫院社服室主任鍾美珠表示,花東地區因普遍弱勢,類似陳樹菊小時曾苦過,成年後有能力的人,「更容易有同理心,也願意幫助人」。

鍾美珠說,在台東這類「慈善家」不少,有些沒被媒體注意到,「從事社會福利工作,我接觸很多類似案例,長濱有位老先生經濟能力不是很好,但每月固定捐一千給署東醫院當社福基金」。

研考會主委朱景鵬長期住在花東,他觀察花東,發現這個區域沒有太多族群對立的問題,大家生活純樸、人情味濃厚,互助性強。

花蓮老榮民洪中海的故事,讓他相當感動。他說,自己也曾經受助過,小時候家境清寒,還記得出國留學時,有一位鄰居阿伯包了十萬元當作紅包,雖然兩人沒有親戚關係,但對方卻不吝嗇贊助,就像幫助自己的兒女般無私,「更深刻體會到鄉下人重人情的心意」。

他說,台灣人向來有愛心,尤其國際間有重大災害發生時,例如日本海嘯、四川大地震等,台灣人主動發起響應捐款,捐贈金額之大,在國際間受到矚目,展現出過人的愛心。

地處偏鄉的花東有這麼多善心人士,朱景鵬說,這可能與各族群融合,鄉下地區大家重情、重義、富人情味有關。

【2011/06/25 聯合報】


---------------------------------------------------------------------------------------------------------
 
尹衍樑:窮不能窮教育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1.06.25 03:24 am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昨天表示,他不覺得自己是什麼英雄,很多地方他都還不夠好,還要改進;不過,任何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只要他有能力,他都會更努力去做。

美國富比世雜誌選出四十八位亞洲慈善英雄。尹衍樑昨天表示,他並沒有提供富比世任何資料,不知道富比世的訊息從何而來,對富比世雜誌會做出這樣的評選結果,也完全不知情。

尹衍樑說,他真正自覺「自己不夠好」,還有很多地方要改進;而且要做好事,應該是怕人家知道,那有去張揚周知的道理?

根據富比世報導,尹衍樑的光華教育基金會長年資助大陸學子獎學金計畫,完善大陸貧困地區教育資源,有相當成效;且在大陸四川大地震發生後,尹衍樑也慷慨解囊,資助災區民眾。

尹衍樑當初去大陸時,一開始的前八年,他只辦教育,完全不談生意、不碰營利事業。他在一九八九年就投入大陸的教育事業,提供許多教育資源,他的信念是「窮不能窮教育」。

這些年來,潤泰集團的光華教育基金會,在大陸從南到北提供許多獎學金計畫。尹衍樑曾說,有了教育,大陸才能民主化,而他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兩岸人才同步升級。

【記者黃郁文/台北報導】華碩發言人張偉銘昨天表示,感謝主辦單位的賞識,對華碩公司來說是項榮譽、也是鼓勵,更是一股肯定的動力。

施崇棠對此事低調,昨天透過發言人張偉銘表達感謝之意。張偉銘指出,身為台灣電子業的電腦品牌廠,業者除了關心獲利、毛利外,「回饋社會」更是企業所強調;今後華碩會持續舉辦社會關懷活動,也會持續付出。

【2011/06/25 聯合報】

--------------------------------------------------------------------------------
  
毛巾破得像蛛網 洪中海一捐600萬

 
   
【聯合報╱記者陳宇君/花蓮縣報導】
2011.06.25 03:24 am
 

 

6419745-2596123.jpg  
花蓮縣老榮民洪中海去年捐出六百萬元,日前一對受濟助的母女端魚湯探視他,他感動說:「這碗魚湯是我這輩子喝過最鮮美的。」
圖/鳳林榮民醫院提供
「錢夠用就好,希望有一天,什麼都不要留下來」,八十二歲老榮民洪中海大半輩子省吃儉用,毛巾破了照用,一顆高麗菜配饅頭吃一個星期,去年卻毫不吝惜捐出六百萬元濟助榮民遺孤,獲選富比世雜誌年度亞洲四十八位慈善家之一。對這項榮耀,他看得很淡,僅說:「這沒什麼了不起!年紀大了,這筆錢用在別人身上比在自己身上有用。」

長年獨居的洪中海,今年四月因摔傷住進花蓮鳳林榮民醫院護理之家,年邁加上有初期失智症狀,說起話來已經不太清楚;但一談起捐款助人,格外有精神,「我希望活久一點,捐更多錢」,對他而言,六百萬元不會是最後一筆捐款。

洪中海原籍安徽霍邱人,一九四五年結婚才半年,因兄長被徵兵,年僅十六歲的他「代兄從軍」,沒想到與妻子一別近半世紀。

他參與過徐蚌會戰、八二三砲戰等戰役。廿八年前由陸軍砲兵士官長退伍,落腳花蓮吉安鄉,靠每月兩萬七千元終身俸維生。

一九八七年首次返鄉,未料妻已改嫁,夫婦相見一夜難眠,妻子飲泣到天明,隔天他反過來安慰說:「沒關係啦!這是大時代的悲劇。」

洪中海未再結婚,省吃儉用過日子。負責照顧他的醫院人員轉述,有次進入他家,看到吊掛的毛巾已經破得就像蜘蛛網般一絲一絲,還捨不得換;一顆高麗菜放進電鍋中燜爛,配上魚罐頭、饅頭就能吃一個星期;飯後水果只吃四顆葡萄,一個月花費不到一千元。

去年他慷慨捐出畢生積蓄六百萬元,感動無數人。日前一對受濟助母女,從花蓮北端的秀林鄉端著魚湯到中區的鳳林榮院護理之家探視洪中海,一口魚湯餵入嘴裡,感動流往心裡,他說:「這碗魚湯是我這輩子喝過最鮮美的。」

洪中海還想再捐錢,不過榮院以他需要復健、請看護,勸他暫時將錢留在身邊;榮院人員說,「他自己行動不便,卻不捨得買台電動車代步」。

「我的生活很簡單,對自己省,卻捨得給。」洪中海一句話,道盡他不吝付出的人生。

【2011/06/25 聯合報】


-----------------------------------------------------------------------------------------
 
 
李偉德罹癌「得道」 慨捐畢生積蓄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2011.06.25 03:24 am

清華大學校友李偉德捐款一億五千萬元給母校,興建「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獲選富比世「亞洲四十八位慈善家」頭銜;目前在美國的他,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得不得獎對他來說,不會起什麼漣漪,「年過六十,剩下的時間,是為自己再賺一個百萬美金?還是善用現有的金錢?」

李偉德不是知名企業家,這筆款項幾乎是他畢生積蓄,也是清大在台建校以來最大筆個人捐款。他說,老家在山東,父親李存敏從小跟他說老鄉「武訓興學」的故事,行善要及時,「正巧時機成熟而已」。

六十三歲的李偉德是清大工程與系統科系(原核子工程系)第二屆校友,一九六九年畢業後赴美留學,一九七五年取得賓州州立大學核工博士學位,隨後任職美國奇異電氣核能部。

有一次,他父親到美國看他,跟他說,奇異像個大衙門,工程師什麼時候才能升遷?尤其是外國人,勸他創業。他接受父親意見,從房地產投資開始,兼及街道地下道、水電鋪設、公寓管理;也開發半導體體設備、汙水過濾系統,累積財富。

一場疾病,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兩年前他腹痛不癒,藥房買成藥都無效,拖了兩星期才開車到醫院急診室檢查,歷經三個醫生才確定淋巴癌,須做六個階段半年的化療。

「標準化療藥物對我很有效」,他第一次化療就消腫,痛苦減輕很多,不過後來大意,又感染嚴重腹瀉住院,第三天早上醒來,他突然感覺身體熱呼呼,充滿喜悅,「我知道生命不一樣了」。

他說,「不一定要在菩提樹下求道,醫院被單下也可得道」,他體悟對人、對動物的愛心,要用行動表現,興起一個念頭「我一輩子的財產要散出去」。他找到同學,輾轉聯絡上校長陳力俊,正好分子生物館拆除重建,需要捐款,「整個都是恰恰好」。

「無畏、無憾、無悔,置身度外」,李偉德說,很多善念自然而來,「我沾父親的光」,捐款興學也等於完成父親的願望。他捐建的大樓,清大將以「李存敏館」命名。

「我希望這樓有生命,是讓學生能夠啟發思想與學習的地方」,李偉德說,好的學習空間不是房間大,而是有好的環境。「我希望清大這個樓蓋得有聲有色,不是一個死板板的教室」,他花很多時間參與大樓興建,包括方位、座向、陽光照射方向,如何隔熱、使用那類玻璃、牆的材質、如何綠化等,與建築師充分討論。

「我希望這棟樓能成為典範」,李偉德說,不僅展示綠色科技,也具備完整教學功能,讓師生愉快生活其中。

【2011/06/2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