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報載有一個知名學府的研究生,竟然連燒開水也不會,令社會大眾直呼不可思議,我把這篇報導和學生分享,孩子的直覺是好好笑,這個哥哥怎麼那麼差勁。我反問:成績如此優異,為什麼連燒開水這麼容易的事都不會?


    有人說:他一定是懶惰鬼,從小什麼事都不做。

    另一個說:他爸爸媽媽沒教他,他當然不會。


    小宇說:可能跟我媽媽一樣,要我認真讀書就好,剩下的時間多學點才藝,哪有空做這些粗活!
    聽著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興味盎然的樣子,我拋出一句:那你會做什麼?一下子大家噤聲不語,你看我我看你,好似照妖鏡突然照向自己。於是我做了個結論:如果大家再不勞動,學學處理事情,若干年後老師也會在報紙的社會版裡看到鬧笑話的你。


    孩子原本是一張白紙,怎麼作畫全看父母的想法。當我們感嘆草莓、水蜜桃的脆弱,有沒有想過是誰培植了他;當我們嘲弄著西瓜、芭樂的廉價,又有誰會真心喜歡它。父母過分疼惜,不忍孩子操勞吃苦,將來的苦只會更多。父母若無法肯定勞動的價值,那孩子當然棄之如敝屣,結果培育出知識的巨人,生活上卻可能如侏儒般的無能,這哪是我們期待他們的幸福人生呢?


其實讓孩子多勞動的好處很多:


    一、學會獨立:孩子長大了總有離巢的一天,當他遨遊天際、躊躇滿志的時候,想一想他有沒有生存下去的能力,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隻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和馬到成功,而是象徵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隻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


    至於那匹奔馬則是嫌第一位主人── 磨坊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餵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

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牠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草草結束了一生。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四體不勤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他的生命有著無法彌補的缺憾。


    二、懂得體貼:沒做過的事無法體會其中甘苦,唯有真實的感受才易深入人心。很多孩子挑食得很嚴重,媽媽在廚房忙了老半天,他們的嘴卻嘟個半天高。有一回我請孩子利用四個週末,學會蛋炒飯、煎荷包蛋、炒一道青菜、煮一碗湯,結果他們最大的收穫是料理三餐真辛苦,尤其是得不到讚賞更恐怖,從此樣樣東西都好吃,可見道理還是咀嚼過後才容易省悟。


    三、建立自信:一個悠閒的週末假日,幾個家庭聚在一起喝喝下午茶,媽媽們選在樓下聊天,孩子則跑到樓上玩遊戲,不一會兒幾個媽媽聽到樓上「ㄎㄨㄤ」「ㄌㄤ」一聲,好像有什麼東西摔破了,於是急急忙忙的衝上樓去,打開門一看:王家的兒子、女兒呆站在那兒,望著一地的果汁直呼:「Mary,Mary」,而李家的哥哥已經拎來了拖把,妹妹也找來抹布準備擦拭,大家覺得很奇怪,怎麼年紀大致相當的孩子遇到同樣的狀況,反應卻是如此的不同?後來詳問的結果:原來王家一直有個菲傭伺候著一家大小,孩子從小只要一喊:「Mary,Mary」,什麼事都不用插手,Mary自然會處裡得妥妥貼貼。而李家從小就讓孩子參與家中的勞動,舉凡拖地、洗碗、整理屋內外父母都一一指導,就連如何使用器材,工具放置地點也交代得妥妥當當,所以當果汁不小心弄翻了,哥哥判斷陽臺會有拖把,妹妹進浴室找到了抹布,兩人熟練地將問題解決了,讓在場的大人們讚嘆不已!難怪這對兄妹充滿自信、應對合宜,各項表現皆因勞動的訓練而提升了起來,小小的一個事件,卻給大家莫大的啟發呀!


    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一塊料,別因過度疼惜而儘早廢了他們的「武功」,如此一輩子都要仰賴他人的照顧才能過活,您覺得這是真的愛孩子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