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3.gif

 

    裴度。奉使蔡州行營。宣諭諸軍。還奏攻取狀。王承宗。李師道。謀緩蔡。乃伏盜京師。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武元衡。又三以劍擊度。初斷帶。次中背。纔絕單衣。後微傷其首。會戴氈帽。故瘡不至深。賊追度。度從人王義。持賊而呼。賊反刃斷義手。度乃得去。墮溝中。賊謂度已死。捨去。帝曰。度得全。天也。命為淮西招討使。遂平淮西。封晉國公。時奉使絕域者。四夷君長。必問度之年齡狀貌。其為華夷畏服如此。事四朝。以全德始終。子五人。識錫爵。(裴度傳) 

 

    裴度,字中立,唐朝河東聞喜人〈今山西省絳縣西〉。神態豪爽,氣概英邁,操守廉潔。唐德宗貞元年間中舉進士,累官中書侍郎,憲宗時位登宰相,封晉國公。


    裴度未做官之時,因為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又不肯跟隨姨丈王員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廟中,生活毫無著落。幸好附近白馬寺的一個長老,憐憫他孤貧而且品性純正、才華橫溢,願意供給他齋飯,他才不至於流落街頭,三餐不繼,而得以繼續讀書。



    裴度連續參加科舉考試,考運不佳,都名落孫山;如此一來,他的生活就更加困頓,常常穿著破舊不堪的衣衫,而且面帶菜色,身體虛弱。附近一位看相的孫秋壑先生見到裴度,就感嘆地說:「你這個人相貌奇特,如果做不了官,就得餓死。」裴度聽了,一笑置之。


    有一天,裴度讀書讀累了,窮極無聊,乃順手拿起一本書,跑到香山寺去閒逛。他悠閒地四處張望,看看寶殿佛像,看看進香拜佛的遊客。此時,無意中看到一位婦人,一身素衣,背個包袱進入佛殿,看起來愁眉苦臉,似乎滿懷心事。只見婦人將包袱放在佛像旁邊,然後虔誠跪拜,並一邊掉淚,一邊祈禱。裴度心想,她家裡一定發生什麼不幸的事,才如此悲痛,想到這裡,裴度默默轉身離開。


    過了一會兒,裴度在殿前殿後轉著,不知不覺又回到大殿,那位婦人已經不在,可是包袱還在那裡;裴度猜測婦人憂心忡忡,一時疏忽,忘了拿包袱。因而追出寺外,已不見婦人。



    裴度心想,婦人遲早會回頭來尋找包袱,自己若不替她好好保管,說不定包袱被別的香客撿去,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於是他就在大殿門口找個地方坐下,抱著包袱,一邊看書,一邊等候失主。畢竟好奇,等了一會兒,不見婦人回來,忍不住打開包袱看個究竟,裡面有三條寶帶│二條是玉帶,一條是犀牛角帶,每條價值都在數千兩銀子以上。如果拿去變賣,作為生活費用,足供自己吃上大半輩子。但是裴度卻絲毫沒有邪念,重新把包袱繫好,繼續坐在那裡等候。



    直至天黑,肚子饑餓難耐,不敢離開,仍不見婦人的蹤影;眼見夜深了,裴度只好把包袱帶回住處。寺中的飯菜早已涼了,他只好胡亂地扒了幾口冷飯,姑且用來充饑。一想到包袱裡的玉帶價值連城,那婦人肯定心急如焚,寢食不安,裴度整夜輾轉反側,乾脆起床看書。



    等到第二天清晨,裴度立即帶著包袱,又跑去香山寺等候。此時,佛寺剛剛開門,只見那位粗心大意的婦人匆促地往佛寺跑來,一路上跌跌撞撞,差點摔倒;她一邊哭,一邊在寺院內外及四周進出,神情驚慌,悲痛欲絕。



    裴度連忙上前詢問,原來這婦人的父親遭奸人陷害,身陷牢獄,不久就要被處斬;她好不容易向父親的朋友借來二條玉帶和一條犀牛角帶,價值不菲,本來希望用這些財物打通關節,以解救父親。誰知自己一時糊塗,跑來香山寺為父親祈禱時,竟把東西弄丟,現在不知如何是好,只怕父親是難逃這場災禍了。



    裴度聽完婦人的哭訴之後,把包袱拿出來,請婦人清點;婦人喜出望外,哭著拜謝裴度說:「若不是恩公,民婦今日恐怕只有一死了之,到九泉之下陪伴含冤而死的父親了。」裴度連忙回禮說:「不貪圖他人的錢財,拾金不昧,正是我們深受古聖先賢教誨的讀書人所應該做的事。」婦人十分讚嘆地抬頭看著裴度,只見他面有菜色,穿著破舊,直覺他生活必定清苦,於心不忍,就抽出一條玉帶,請裴度收下。裴度婉言謝絕,然後急忙離開。


    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大街小巷,看相的孫秋壑先生遇見裴度,再度仔細端詳他的面相,立即翹起拇指說:「年輕人拾金不昧,無意中挽救人命,積了大陰德,將來必定位至三公;我的話要是不應驗,你儘管砸我的招牌。」



    裴度聽了,覺得這是奉承的話,也未太在意。後來,裴度考取功名,為官清廉,竟然平步青雲,真的位至三公,成為【身繫唐朝三十年】的中興名臣。



        憲宗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謀叛,裴度奉使前往蔡州,宣告慰問諸部軍將,並察用兵形勢,還朝上奏攻取情狀。吳元濟黨羽王承宗,李師道計謀緩和蔡州的急迫,於是暗中派刺客埋伏京師,刺殺朝廷用事大臣,賊殺害了宰相武元衡,又以三劍擊殺裴度,一劍斬斷了鞋帶,第二劍砍中背部,割破單衣,又砍一劍微傷頭顱,幸好裴度頭戴氈帽,因此傷勢不到深處,賊追趕裴度,裴度侍從王義,抱住賊大呼,度才得脫離,賊反刃砍斷王義手臂,還要追前殺度,度墮入溝中,賊以為度已死,才捨離而去。憲宗感歎說:「度得以保全性命這是天意」,於是命他為淮西招討使,終於平定淮西,封晉國公。 

         當時凡是奉使前往邊塞區域的使者,四夷君長見了面,必定問候裴度的年齡狀貌,足見裴度受華夷敬畏感服如此。 

 

       裴度事奉憲宗、穆宗、敬宗、文宗等四朝,正色立朝,知無不言,維持唐代國運得以不墮,秉持國政,威震四夷,一身關繫著天下重輕,將近三十年,以全德始終,安享高壽去世,文宗聞訃震動,停止臨朝,以誌哀悼,追贈太傅,諡號文忠,五個兒子賜襲爵位。 

 

        君子小人的分別,只在「貪」字一念,裴公可說貪欲清淨,不但對別人遺物不動於心,就是死生也置之度外,心量廣大,福德也廣大,所謂修心可以補相,所以能轉短命為壽考,改貧賤為富貴。假若真以拾遺不取,就欣欣有德色,那受福就微薄,不會這樣優厚了。

 
       
至於遇賊身挨三劍,擊砍不死,假若不是神明佑護,恐怕難免,但也是裴公的盛德所致,所以能逢凶化吉,從此更得皇上倚重。

 

 

備註:元代關漢卿以此故事為題材,作元曲《裴度還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